- 基本解释
荒废。《管子·臣乘马》:“今君立扶臺,五衢之众皆作。君过春而不止,民失其二十五日,则五衢之内,阻弃之地也。” 马非百 新诠:“ 何如璋 云:‘言君筑臺,必役五衢之众。过春不止,则五衢之地皆阻弃不耕矣。’案:何释阻弃为不耕,甚是。”
- 基本含义
- 拒绝、排斥、不接纳
- 详细解释
- 阻弃是指拒绝、排斥、不接纳。形容人们对别人的意见、请求、帮助等不予理睬或不接受。
- 使用场景
- 阻弃常用于描述人们对他人请求或帮助的态度。可以用于形容社会中的不公平待遇、个人的冷漠和不友善等情况。
- 故事起源
- 阻弃这个成语起源于《庄子·天下篇》:“或求之而得之,或求之而不得之,是有余也。或求之而得之,或求之而不得之,是无余也。人之寿与天地同尽,而人犹以为有余,以为不得之,是以阻弃天下也。”这段话意味着人们常常对自己的所得与所失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认为得到的不够多,失去的太多,从而对别人的求助或帮助持有排斥和拒绝的态度。
- 词语结构
- 阻弃是一个动宾短语,由“阻”和“弃”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他们阻弃了我对改革的意见,导致项目最后失败了。2. 在困难时,他们没有阻弃我,而是伸出援助之手。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阻止”和“拒绝”这两个词语进行联想来记忆“阻弃”的含义。想象一个人在拦截和拒绝别人的请求,就可以联想到阻弃的意思。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阻弃相关的成语,如“阻风扼火”、“弃旧图新”等,来丰富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们阻弃了我参加班级活动的请求。初中生:她阻弃了我的友谊,让我感到很伤心。高中生:老师阻弃了我的建议,导致整个项目失败了。大学生:他们阻弃了我的实习申请,让我感到很失望。成人:他们阻弃了我对公司改革的建议,结果导致了更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