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伏日的词语解释
伏日的意思
拼音:fú rì    注音:ㄈㄨˊ ㄖㄧˋ
使用场景
伏日常用于形容夏季炎热的天气,可以用来描述天气炎热的日子、人们难以忍受的炎热天气、人们躲避酷暑的情景等。
例句
1. 夏天的伏日,阳光火辣辣地照在大地上,炙烤着一切。2. 酷暑难耐,人们纷纷躲在阴凉的地方避开伏日的高温。
基本含义
指夏天天气炎热,阳光炙烤,人们难以忍受。
基本解释

三伏的总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古代亦指三伏中祭祀的一天。《汉书·东方朔传》:“伏日,詔赐从官肉。” 颜师古 注:“三伏之日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六月伏日,并作汤饼,名为辟恶。”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正朔历数》:“立秋以金代火而畏火,故至庚日必伏,故谓之伏日。”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和夏季的天气现象,以及其他与炎热天气相关的成语,如“酷暑难耐”、“烈日炎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初学者:夏天的伏日,我们都喜欢躲在树荫下玩耍。2. 进阶者:伏日的高温下,人们只能躲在家里享受空调的凉爽。3. 高级者:炎热的伏日,城市里的街头几乎没有行人,大家都躲在室内避暑。
故事起源
关于伏日的起源,目前没有明确的故事或典故。这个成语的起源可能与中国古代人们对夏天酷暑的感受有关。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夏天酷暑相关的形象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例如,想象太阳像火球一样炙烤大地,人们只能躲在树荫下避开高温,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伏日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声成语,属于形容词短语。第一个字“伏”为形容词,表示躲藏、隐匿;第二个字“日”为名词,表示太阳和天气。
详细解释
伏日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伏”指的是躲藏、隐匿,第二个字“日”指的是太阳和天气。伏日形容夏天的酷暑,天气炎热难以忍受,仿佛太阳火辣辣地炙烤人们,人们只能躲避或隐匿在阴凉处。
(0)
诗文中出现“伏日”的诗词

薄薄酒二首,并引·其一

薄薄酒,胜茶汤。粗粗布,胜无裳。丑妻恶妾胜空房。

五更待漏靴满霜,不如三伏日高睡足北窗凉。

珠襦玉柙万人祖送归北邙,不如悬鹑百结独坐负朝阳。

生前富贵,死后文章,百年瞬息万世忙。

夷齐、盗蹠俱亡羊,不如眼前一醉是非忧乐两都忘。

(0)

怀詹伯远

蝌蚪残书补未全,斋居一榻坐来穿。

杨花绕屋白如雪,溪水出湖青接天。

冠盖不来骑马客,鸥凫长傍钓鱼船。

多时欲问平安信,伏日题诗寄竹边。

(0)

伏日

未晓雨先骤,过朝风更鲜。

谁知初伏日,全是早秋天。

洗盏尝新酒,临池摘嫩莲。

平生丘壑意,不受暑寒迁。

(0)

早上过溪报谒林子长承约客回途作·其三

伏日当休沐,顽躯困坐曹。

骤然秋雨至,一洗夏畦劳。

怀祖何须怒,刘伶亦未豪。

北窗陶靖节,千载只渠高。

(0)

满江红·其一初伏雨中,上幸宣武门观洗象,闻信趋至,乘舆已返,象亦洗毕矣。赋以寄概

伏日炎蒸,长安道、喧传洗象。

正翻盆急雨,御河新涨。

隔岸乍闻吹画角,归途已见排仙仗。

有乌蛮、赤脚跨将来,岿然状。飞楼启,乘舆上。

天颜喜,宸游畅。奈冲泥后至,翠华徒望。

暮返柴扉仍寂寞,吟成斗室添萧爽。

笑吾生、万事总蹉跎,休痴想。

(0)

开平事

金马门东画省西,千官花覆曙光低。

九茎芝盖云衣合,百石铜盘露颗齐。

鹿栅已营修竹坞,燕巢还补落花泥。

上林伏日金桃熟,鹦鹉来时不敢栖。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魏初 李舜臣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