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即茭白。《晋书·张翰传》:“因见秋风起,思 吴中 菰菜、蓴羹、鱸鱼膾。” 宋 司马光 《又和开叔》:“嚮使 吴 儿见,不思菰菜羹。”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八·菰》﹝集解﹞引 苏颂 曰:“春末生白茅如笋,即菰菜也,又谓之茭白,生熟皆可啖,甜美。”参见“ 茭白 ”。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或事物质量低劣,不值得珍重或重视。
- 详细解释
- 菰菜是一种生长在水中的野菜,质地较为粗糙,口感也相对较差。因此,成语“菰菜”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质量低劣,不值得珍重或重视。
-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贬义,形容某人或某物的品质差,不值得被重视。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合,如描述某人的工作能力低下、某物的品质差劣等。
- 故事起源
- 成语“菰菜”最早出现在《吕氏春秋·恩诺》一书中。古代有一个叫赵简子的人,他种菜十分用心,所有的菜都长得非常好,只有菰菜长得不好。赵简子的朋友们都很奇怪,为什么其他菜都长得那么好,唯独菰菜长得那么差。后来,大家发现赵简子对菰菜并不在意,认为菰菜不值得重视。于是,人们就用“菰菜”来形容那些不值得珍重或重视的人或事物。
- 词语结构
- 主语+菰菜
- 例句
- 1. 他的工作能力真是菰菜一样,一点价值都没有。2. 这个产品的质量太差了,简直就是菰菜。3. 他的成绩一直很差,真是个菰菜学生。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菰菜”联想为一种质量低劣的野菜,形象地表示人或事物的低劣品质。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菜鸟”、“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等,以丰富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饭菜真难吃,就像是菰菜一样。2. 初中生:他的作文质量太差了,简直就是菰菜。3. 高中生:他的体育成绩一直很差,真是个菰菜学生。4. 大学生:这个项目的成果很差,完全是菰菜级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