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知见的词语解释
知见的意思
拼音:zhī jiàn    注音:ㄓㄧ ㄐㄧㄢˋ
基本解释

(1).见识;见解。《汉书·文帝纪》:“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之所不及,匄以啟告朕。”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宋神宗皇帝》:“ 介甫 之病,坐不近人情,故 君实 明快之言,如不闻也,然岂但 介甫 已乎,凡稍有知见者俱如是矣。”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往所理想,在知见情操,两皆调整,若主智一派,则在聪明睿智,能移客观之大世界于主观之中者。”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二章第二节:“从这多数的征伐事项中,可以抽绎出下列的几项知见。”
(2).看见,知道。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时都统 冯湛 帐前适有一人在傍知见。”《廿载繁华梦》第二回:“海关里有两个册房……一个是造真册的,一个是造假册的。真册的自然是海关大臣和库书知见;假册的就拿来虚报皇上。”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六章:“大嫂, 刘 家的事你也知道,家公家婆做过什么,你也知见。”
(3).佛教语。知为意识,见为眼识,意谓识别事理、判断疑难。 宋 秦观 《法云寺长老疏文》:“无前后来去之际,有解脱知见之因。” 清 龚自珍 《重辑<六妙门>序》:“不停心,则虽有无上知见,为烦恼风动摇慧灯,若存若灭……制心一处,何事不办,如开佛知见矣。”

基本含义
知道和看到的事物,指所知所见。
详细解释
知见指的是人们通过学习和观察所获得的知识和见识。它强调了知识和经验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学习和观察来扩大自己的视野和认识。
使用场景
知见常用于描述一个人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经验,在各种场合中都能游刃有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故事起源
知见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韩长孺列传》中,形容韩长孺的学识渊博,见识广博。
词语结构
知见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知”和“见”。
例句
1. 他的知见很广,对各种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2.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才能增加自己的知见。3. 这个问题需要有丰富的知见和经验才能解决。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知识”和“见识”这两个词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知见强调了知识和经验的重要性,所以可以将其与“知识”和“见识”这两个词进行联系。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知见相关的成语,如“知己知彼”、“见多识广”等,可以帮助进一步扩展和应用知见的概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通过阅读书籍和参观博物馆,增加了我的知见。2. 初中生:老师的讲解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的知见。3. 高中生:我希望通过大学的学习,拓宽我的知见,为将来做好准备。
(0)
诗文中出现“知见”的诗词

示智常偈

不见一法存无见,不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

(0)

大乘赞十首·其一

大道常在目前,虽在目前难睹。

若欲悟道真体,莫除色声言语。

言语即是大道,不假断除烦恼。

烦恼本来空寂,妄情递相缠绕。

一切如影如响,不知何恶何好。

有心取相为实,定知见性不了。

若欲作业求佛,业是生死大兆。

生死业常随身,黑暗狱中未晓。

悟理本来无异,觉后谁晚谁早。

法界量同太虚,众生智心自小。

但能不起吾我,涅盘法食常饱。

(0)

永嘉證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空出没。

證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

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

比来尘镜未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析。谁无念?

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

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早晚成。

放四大,莫把提,寂灭性中随饮啄。

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

决定说,表真僧,有人不许任情徵。

直截根源佛所叩,摘叶寻枝我不能。

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

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

净五眼,得五力,唯證乃知难可测。

镜里看形见不片,水中捉月争拈得。

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

调古神清风自高,貌悴骨刚人不顾。

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

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

无价珍,用无尽,利物应机终不吝。

三身四智体中圆,八解六通心地印。

上士一决一切了,中下多闻多不信。

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誇精进。

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

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

观恶言,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识。

不因讪谤成冤亲,何表无生慈忍力。

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空。

非但我今独达了,恒沙诸佛体皆同。

师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

香象奔波失却威,天龙寂听生欣悦。

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

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閒閒。

我师得见然灯佛,多劫曾为忍辱仙。

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

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

入深山,住兰若,岑崟幽邃长松下。

优游静坐野僧家,阒寂安居实萧洒。

觉即了,不施功,一切有为法不同。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

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

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

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终不竭。

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宵何所为?

佛印戒珠心地印,雾露云霞体上衣。

降龙钵,解虎锡,两股金环鸣历历。

不是标形虚事持,如来宝杖亲踪迹。

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

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

心镜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

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光非内外。

豁达空,拨因果,漭漭荡荡招殃祸。

弃有著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

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伪。

学人不了用修行,深成认贼将为子。

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识。

是以禅门了却心,顿入无生知见力。

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兮金刚燄。

非但能摧外道心,早曾落却天魔胆。

震法雷,击法鼓,布慈云兮洒甘露。

龙象蹴蹋润无边,三乘五戒皆惺悟。

雪山肥腻更无杂,纯出醍醐我常纳。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

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还共如来合。

一地俱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业。

弹指圆成八万门,刹那灭却阿鼻业。

一切数句非数句,与吾灵觉何交涉。

不可毁,不可赞,体若虚空勿涯岸。

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则知君不可见。

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

默时说,说时默,大施门开无壅塞。

有人问我解何宗,报道摩诃般若力。

或是或非人不识,逆行顺行天莫测。

吾早曾经多劫修,不是等閒相诳惑。

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

第一迦叶首传灯,二十八代西天记。

法东流,入此土,菩提达摩为初祖。

六代传衣天下闻,后人得道何穷数。

真不立,妄本空,有无俱遣不空空。

二十空门元不著,一性如来体自同。

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

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

嗟末法,恶时世,众生福薄难调制。

去圣远兮邪见深,魔强法弱多怨害。

问说如来顿教门,恨不灭除令瓦碎。

作在心,殃在身,不须冤诉更尤人。

欲得不招无閒业,莫谤如来正法轮。

旃檀林,无杂树,郁密深沈师子住。

境静林间独自游,走兽飞禽皆远去。

师子儿,众随后,三岁便能大哮吼。

若是野干随法王,百年妖怪虚开口。

圆顿教,勿人情,有疑不决直须争。

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断常坑。

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釐失千里。

是即龙女顿成佛,非即善星生陷坠。

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

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

却被如来苦诃责,数他珍宝有何益。

从来蹭蹬觉虚行,多年枉作风尘客。

种性邪,错知解,不达如来圆顿制。

二乘精进勿道心,外道聪明无智慧。

亦愚痴,亦小騃,空拳指上生实解。

执指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虚捏怪。

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

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偿夙债。

饥逢玉膳不餐,病遇医王争得差。

在欲行禅知见力,火中生莲终不坏。

勇施犯重悟无生,早时成佛于今在。

师子吼,无畏说,深嗟懵懂顽皮靼。

祇知犯重障菩提,不见如来开秘诀。

有二比丘犯淫杀,波离萤光增罪结。

维摩大士顿除疑,犹如赫日销霜雪。

不思议,解脱力,妙用恒沙也无极。

四事供养敢辞劳,万两黄金亦销得。

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亿。

法中王,最高胜,河沙如来同共證。

我今解此如意珠,信受之者皆相应。

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

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

假使铁轮顶上旋,定慧圆明终不失。

日可冷,月可热,众魔不能坏真说。

象驾峥嵘谩进途,谁见螗螂能拒辙。

大象不游于兔径,大悟不拘于小节。

莫将管见诳苍苍,未了吾今为君决。

(0)

食槟榔

月照无枝林,夜栋立万础。

眇眇云间扇,荫此八月暑。

上有垂房子,下绕绛刺禦。

风欺紫凤卵,雨暗苍龙乳。

裂包一堕地,还以皮自煮。

北客初未谙,劝食俗难阻。

中虚畏泄气,始嚼或半吐。

吸津得微甘,著齿随亦苦。

面目太严冷,滋味绝媚妩。

诛彭勋可策,推毂勇宜贾。

瘴风作坚顽,导利时有补。

药储固可尔,果录讵用许。

先生失膏粱,便腹委败鼓。

日啖过一粒,肠胃为所侮。

蛰雷殷脐肾,藜藿腐亭午。

书灯看膏尽,钲漏历历数。

老眼怕少睡,竟使赤眦努。

渴思梅林咽,饥念黄独举。

奈何农经中,收此困羁旅。

牛舌不饷人,一斛肯多与。

知见本偏,但可酬恶语。

(0)

无端起知见,著相求菩提。

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

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

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

(0)

叶仲脩令其子携所作求诗

雅道去已久,挽回良独难。

须求正知见,莫学小波澜。

父子专诗律,风骚逼将坛。

如今寄佳句,那复阿蒙看。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