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托词;借口。 清 林则徐 《令札刘蒋二丞传谕义律饬令空趸等船开行》:“奸夷无可藉词,因而揑为难得食物之説,以冀人怜。” 清 马建忠 《覆李伯相札议洋货入内地免厘禀》:“彼又岂能以己所习行者为不合,而藉词以启衅端耶?”《清史稿·礼志十》:“ 英 使 威妥玛 藉词不令入覲,致《烟臺条款》多要挟。”
- 近义词
托词、借口、设词、托言、饰词
- 基本含义
- 借用别人的话或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 详细解释
- 藉词是一个汉语成语,由“藉”和“词”两个字组成。藉,指借用、借助;词,指言辞、话语。藉词意为借用别人的话或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借用别人的话来掩饰或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
- 使用场景
- 藉词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常常出现,用于描述一个人故意借用别人的话或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例如,当一个人在争论中没有自己的观点,却借用别人的观点来支持自己,我们可以说他在藉词。
- 故事起源
- 关于藉词的起源故事并没有具体记载。这个成语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相信它的起源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和辩论中发现了一些人借用别人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有关。
- 词语结构
- 藉词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声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 1. 他总是藉词回避问题,不肯直接回答。2. 这个政治家擅长藉词来操纵舆论。3. 别再藉词推托了,我们需要你的真实想法。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藉词”与借用别人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的场景联系起来进行记忆。你可以想象一个人拿着一本书,从中抄写别人的话,然后用这些话来回答问题,这样你就能记住这个成语的意思。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藉词相关的成语,如“借题发挥”、“借花献佛”等。这些成语都与借用别人的话或事物有关,通过学习它们,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藉词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藉词说自己的作业没写完。2. 初中生:她藉词说自己没时间参加活动,其实是不想去。3. 高中生:他用藉词支持自己的观点,却没有实质性的证据。4. 大学生:在辩论中,他常常藉词引用权威人士的观点来支持自己的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