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凋残 diāocán
(1) [be in bad repair]∶零落衰败
凋残的古庙
(2) [withered]∶凋零
百花凋残
- 详细解释
(1).花叶衰败脱落。 唐 杜甫 《废畦》诗:“秋蔬拥霜露,岂敢惜凋残。” 元 傅按察 《鸭头绿·钱塘怀古》词:“纵餘得 西湖 风景,花柳亦凋残。”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柳》:“ 王 庭三槐, 竇 家五桂,不可谓不芬馥也,今未几而雨露凄凉,凋残相继。” 刘半农 《小诗》之二:“看着院子里的牵牛花渐渐的凋残,就想到它盛开时的悲哀了。”
(2).衰落;残败;减损。《后汉书·樊宏传》:“伏见被灾之郡,百姓凋残,恐非賑给所能胜赡,虽有其名,终无其实。”《周书·晋荡公护传》:“每思施宽惠下,輒抑而不行,遂使户口凋残,徵赋劳剧,家无日给,民不聊生。” 元 郑光祖 《玉粲登楼》第一折:“早是我家业凋残,少年可惯,我被人轻慢。”《三国演义》第五八回:“伏念 汉 室不幸, 操 贼专权,欺君罔上,黎民凋残。” 清 陈维崧 《天仙子·书周我成先生旅叹赋后》词:“门户凋残风物换,白髮渐离谁作伴。” 艾芜 《山峡中》:“破败凋残的神祠,尘灰满积的神龛,吊挂蛛网的屋角,俱如我枯燥的心地一样,是灰色的、暗淡的。”
- 基本含义
- 指花木凋谢、植物凋零,形容事物衰败、残破无存。
- 使用场景
- 凋残常用于形容自然界的景象,如花木凋谢、树木凋零。也可以用来比喻人事物经历了衰败、毁灭的过程。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企业经营不善,面临破产的状态,或者形容一个人失去了原有的精神风采。
- 故事起源
- 凋残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苍山的神仙,他的花园里种满了各种美丽的花木。一天,苍山出门游玩,留下了一位管家照看花园。然而,管家却懒散不堪,不负责任地照料花木。结果,花木因得不到及时的浇水和修剪而凋谢、凋零。苍山回来后,看到花园里的花木一片凋残,非常伤心。从此以后,人们用“凋残”来形容事物衰败、残破无存的状态。
- 词语结构
- 凋残是一个形容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凋”表示花木凋谢、植物凋零,“残”表示事物残破无存。两个字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事物衰败、残破的状态。
- 例句
- 1. 花开时,万物生机盎然,而花谢后,花园变得一片凋残。2. 这个企业经营不善,已经陷入了一片凋残的状态。3. 他的精神状态一直很好,但是最近因为家庭问题,变得凋残起来。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凋残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美丽的花园,里面的花木因为得不到及时的照料,变得凋谢、凋零,形成了一片凋残的景象。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凋残相关的成语,如“凋零”、“凋谢”等,以加深对这些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春天里,花儿开得很美,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花儿都凋残了。2. 初中生:这个村庄经历了几年的干旱,树木都已经凋残了。3. 高中生:这个老电影院已经凋残多年,现在只剩下一些破旧的墙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