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生法的词语解释
生法的意思
拼音:shēng fǎ    注音:ㄕㄥ ㄈㄚˇ
使用场景
生法常用于谈论个人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可以用于教育、社会等领域的讨论。它可以用来表达对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的赞赏或批评,也可以用来提醒自己或他人要遵守正确的行为准则。
例句
1. 他的生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2. 在这个社会中,我们应该坚持正确的生法。3.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遵守生法。
基本含义
指人们的生活方式或行为准则。
基本解释

◎ 生法 shēngfǎ
[try;manage] 〈方〉∶想办法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中国的其他成语,以及它们的起源和用法。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语言学习书籍等来扩大对成语的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遵守学校的生法,做一个文明的学生。2. 初中生: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3. 高中生:考试作弊违背了学校的生法,是不道德的行为。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遵守社会的生法。以上是关于成语“生法”的学习指南,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故事起源
生法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据说,当时齐国的国君齐桓公在位时,他非常重视道德修养和个人行为准则。他提出“生法”这个概念,鼓励人们遵守正确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使用,并成为了表达个人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常用词语。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生活中遵守着一套行为准则,这个准则就是他的“生法”。
词语结构
生法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详细解释

(1).制定法令。《管子·任法》:“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鹖冠子·环流》:“从此化彼者,法也,生法者,我也。”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八篇:“只有法是必由之路,只有依法才能生法造法。”
(2).设法。《官场现形记》第五二回:“如今替老人家请恤典,数目太大了,不得不在这房子上生法。”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章:“他们说他们队上的枪支还不够用,要我们自家生法。”《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万一跑不出去,要生法把布包埋起来。”

(0)
诗文中出现“生法”的诗词

采珠歌

贫儿衣中珠,本自圆明好。

不会自寻求,却数他人宝。

数他宝,终无益,只是教君空费力。

争如认取自家珍,价值黄金千万亿。

此宝珠,光最大,遍照三千大千界。

从来不解少分毫,刚被浮云为障碍。

自从认得此摩尼,泡体空花谁更爱。

佛珠还与我珠同,我性即归佛性海。

珠非珠,海非海,坦然心量包法界。

任你尘嚣满眼前,定慧圆明常自在。

不是空,不是色,内外皎然无壅塞。

六通神慧妙无穷,自利利他宁解极。

见即了,万事毕,绝学无为度终日。

怕兮如未兆婴儿,动止随缘无固必。

不断妄,不修真,真妄之心总属尘。

从来万法皆无相,无相之中有法身。

法身即是天真佛,亦非人兮亦非物。

浩然充塞天地间,只是希夷并恍惚。

垢不染,光自明,无法不从心里生。

心若不生法自灭,即知罪福本无形。

无佛修,无法说,丈夫智见自然别。

出言便作狮子鸣,不似野牛论生灭。

(0)

七言·其九十六

自隐玄都不记春,几回沧海变成尘。

玉京殿里朝元始,金阙宫中拜老君。

闷即驾乘千岁鹤,闲来高卧九重云。

我今学得长生法,未肯轻传与世人。

(0)

还丹复命篇.七言三十首·其二十五

我今收得长生法,年年海上觅知音。

不知谁是知音者,试把狂言著意寻。

(0)

游石佛寺

灵境深沉试一过,俗氛原不到岩阿。

亭亭老桧乘云气,孑孑危峰罥薜萝。

烟锁空林人迹绝,香浮宝地梵音多。

从今愿学无生法,攘攘尘埃奈我何。

(0)

送王道士还山

嵩阳道士餐柏实,居处三花对石室。

心穷伏火阳精丹,口诵淮王万毕术。

自言神诀不可求,我师闻之玄圃游。

出入彤庭佩金印,承恩赫赫如王侯。

双峰树下曾受业,应传肘后长生法

吾闻仙地多后身,安知不是具茨人。

玉膏清泠瀑泉水,白云溪中日方此。

后今不见数十年,鬓发颜容只如是。

先生舍我欲何归,竹杖黄裳登翠微。

当有岩前白蝙蝠,迎君日暮双来飞。

(0)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三十八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木匠带枷,自作自受。

有心无法,受报好丑。有法无心,天长地久。

生法生,乌飞兔走。心灭法灭,倒翻筋斗。

口似鼓椎,眉如扫帚。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