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接受批评或责备的态度,表示对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并愿意改正。
- 例句
- 1. 他态度谦虚,收责甚佳。2. 面对老师的批评,他收责态度很好。
- 基本含义
- 接受责备或批评
- 基本解释
讨回欠债。《战国策·齐策四》:“谁习计会,能为 文 收责於 薛 乎?”《汉书·昭帝纪》:“今年蚕麦伤,所振贷种、食勿收责。”《后汉书·桓帝纪》:“比岁不登,民多饥穷……其令大司农絶今岁调度徵求,及前年所调未毕者,勿復收责。”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接受责备相关的成语,如"受教"、"受过"等。同时也可以学习与责备相关的成语,如"指责"、"责难"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批评我写字不认真,我收责了。初中生:我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所以我收责了。高中生:面对老师的批评,我保持了收责的态度。
- 故事起源
- 古代有个人,他做了一件错事,被人指责后,他非常愧疚,心里明白自己的错误,于是他收下了责备,表示自己愿意接受批评。后来,人们用“收责”来形容接受责备的态度。
- 记忆技巧
- 将"收"字理解为接受,"责"字理解为责备,通过理解成语的意义来记忆。可以将"收"字和"责"字分别写在两张纸上,然后用手接过"责"字的纸,表示接受责备。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表示接受某种情感或责任。
- 详细解释
- 指接受责备、受到批评。表示对自己的过失或错误进行认真检讨和接受批评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