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班底通常用于形容团队、组织或公司中最重要的成员,特别是在关键时刻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人。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赞美和表扬那些对团队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承担重要任务的人。
- 例句
- 1. 他是我们团队的班底,每次关键项目都交给他负责。2. 这家公司的班底是一群经验丰富、能力出众的员工,他们是公司的中流砥柱。
- 基本含义
- 班底是指一个团队或组织中最基本的成员,也可以理解为核心骨干或基础力量。
- 基本解释
[释义]
(1) (名)(班底儿)旧时指戏班中主要演员以外的其他演员。
(2) (名)(班底儿)泛指一个组织中的基本成员。
[构成]
偏正式:班(底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三国演义》中的班底故事,深入探讨班底在团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培养班底成员的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级的班长是班底,每次组织活动都很有条理。2. 初中生:足球队的队长是班底,他带领球队赢得了冠军。3. 高中生:学习委员是班底,对班级的管理和学习氛围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4. 大学生:项目组的负责人是班底,他的专业知识和团队管理能力非常出色。
- 故事起源
- 班底一词最早出现在《三国演义》中,形容蜀国丞相诸葛亮的得力助手刘备和诸葛亮的弟弟诸葛瞻。刘备和诸葛亮是蜀国的核心力量,他们在战争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被称为班底。
- 英文翻译
1.(戏班中主要演员以外的其他演员) ordinary members of a theatrical troupe
- 记忆技巧
- 可以记忆班底这个成语的方法是联想刘备和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他们是蜀国的核心力量,承担着重要任务,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蜀国才能在战争中获得胜利。
- 词语结构
- 班底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殊的结构。
- 详细解释
(1).旧时戏班中演员所纳的份金。 清 扬掌生 《梦华琐簿》:“生旦别立下处,自称曰堂名中人。堂名中人初入班,必纳千緍或数百緍有差,曰班底。班底有整股,有半股。整股者四日得登场演剧一齣,半股者八日。”
(2).旧时戏班中的基本成员(相对于戏班的外约名角而言)。 秦瘦鸥 《秋海棠》十四:“﹝管事﹞领着他在后台兜了一个圈子,所有管事的人和班底里的一班二三路角色,也替他逐一引见。”
(3).指一个组织中的基本成员。《历史研究》1975年第5期:“一九一二年夏天,当他接到……要他开办‘孔教会’的密信后,便四处奔走,拼凑班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