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规范,榜样。 南朝 宋 谢庄 《奏改定刑狱》:“罪疑从轻,既前王之格范;寧失弗经,亦列圣之恒训。”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二》:“以上皆 少陵 句法……皆可为万世格范者。”《水浒传》第八二回:“依院本填腔调曲,按格范打諢发科。”
(2).格调风范。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朱昼》:“﹝ 朱昼 ﹞慕 孟郊 之名,为诗格范相似,曾不远千里而访之,不厌勤苦。” 明 许潮 《同甲会》:“近访得 西京 有一个会演传奇的子弟,殊有梨园格范,唤他来演一桩故事,侑酒解酲何如!”
- 基本含义
- 指品格高尚,行为规范,举止端庄。
- 详细解释
- 格范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格指品格,范指规范。它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行为规范,举止端庄。一个有格范的人通常具备高尚的品德,严守道德规范,并且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体。
- 使用场景
- 格范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举止,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高尚品质和规范行为。它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合,比如用来形容一个有修养的人,或者用来表扬一个做事规范、举止得体的人。
- 故事起源
- 格范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他在朝中推行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包括规定官员的礼仪和行为准则。他要求官员们要端庄守礼,举止规范,以树立一个良好的社会风尚。后来,人们用“格范”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举止符合规范。
- 词语结构
- 格范是一个由两个单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 1. 他在公众场合总是举止得体,真是一个有格范的人。2. 这位老师不仅教学有方,而且为人格范高尚,备受学生们的尊敬。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格范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一个格子里,举止端庄,行为规范,这样就能够形象地记住格范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的成语和其用法,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语言的特点。还可以学习相关的礼仪和行为准则,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的班长是一个有格范的人,他总是帮助其他同学,做事情也很规范。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有格范,不仅要学习好,还要端庄守礼。3. 高中生:参加高中的校园活动,我们要注重礼仪,展现出我们的格范。4. 大学生:大学生不仅要有学术上的素养,还要有社交上的格范,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以上是关于成语“格范”的全面学习指南。通过学习这个成语,可以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并且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