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考验时,能够坚守原则、不动摇信念的品质。也可以用来赞美那些为了正义、真理而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人。
- 例句
- 1. 他在困境中展现出了极强的命节,绝不妥协。2. 这位将军以命节著称,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
- 基本含义
- 指忠诚守信、舍己为人的品质。
- 基本解释
皇帝所授予的符节。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至如 淄 、 青 、 恒州 、 范阳 等道,祖父各有功业,相承命节,年岁已久。”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命节相关的成语,如“忠诚”、“守信”等。也可以了解其他与忠诚、舍己为人相关的故事和传记,进一步加深对命节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学习鲍信的命节精神,做一个忠诚守信的人。2. 初中生:在面对诱惑时,我们要记住命节的重要性,坚守自己的原则。3. 高中生:忠诚守信是一个人品质的体现,我们要以命节为准则,为社会作出贡献。
- 故事起源
- 命节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后汉书·鲍信传》。据传,鲍信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忠诚的官员。当时,鲍信在担任官职期间,曾经被人陷害,但他始终坚守原则,不为利益所动。最终,他因为忠诚守信的品质而被人们所赞美,成为了忠臣的代表。因此,命节成为了形容忠诚守信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命节”两个字的发音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面临生死关头时,能够坚守原则,宁愿舍弃生命,也不愿妥协。
- 词语结构
- 命节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 详细解释
- 命节是由“命”和“节”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命”指的是生命,“节”指的是节操、原则。命节合在一起,表示一个人对于生命和原则的坚守,表现出忠诚守信、舍己为人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