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见“ 卧翻 ”。
- 基本含义
- 指人在危难时刻不忘自己的职责,坚守岗位。
- 详细解释
- 卧番出自《后汉书·张奂传》,原文为“卧不忘寝,番不忘旦”,意思是指守夜的人在夜间不忘休息,守卫的人在白天不忘警惕。后来,这个成语引申为人在困境中不忘本职工作,坚守岗位。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在困难、危险的情况下,仍然坚守岗位、尽职尽责的人。
- 故事起源
- 卧番的故事起源于东汉末年,当时张奂是刘备的重要将领之一。有一次,刘备的敌人曹操派兵进攻,刘备的大军被迫撤退,只留下张奂带领一支小部队坚守城池。张奂一夜未眠,白天又坚守城池,最终成功抵御住曹军的进攻。这个故事成为了“卧番”的来源。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动词“卧”表示休息,动词“番”表示守夜。
- 例句
- 1. 在疫情期间,医护人员日夜奋战,真是卧番不辍。2. 这位警察在大雨中坚守岗位,真是卧番的表率。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卧番”与“守夜不忘休息,警惕不忘白天”的意思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坚守岗位”、“不屈不挠”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要像卧番一样,每天都认真完成作业。初中生:面对考试的压力,我要像卧番一样,坚持学习。高中生:在艰苦的备考过程中,我们要像卧番一样,坚持不懈。大学生:作为一名志愿者,我要像卧番一样,尽职尽责地为社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