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旧时歌颂帝王之词。谓有天下者之德。 清 顾炎武 《恭谒高皇帝御容于灵谷寺》诗:“本支书胙德,臣辟记勋庸。”
- 基本含义
- 指为人民或国家做出伟大贡献的行为,也可以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行为。
- 详细解释
- 胙德是由“胙”和“德”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胙,原指古代祭祀时献给神的肉食;德,指美德、品德。胙德合在一起,表示以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行为为人民或国家做出伟大贡献的行为。
- 使用场景
- 胙德一词常用于表扬那些为人民或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 故事起源
- 胙德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记载了一个关于齐国大夫管仲的故事。管仲是齐国的宰相,他为国家做出了许多伟大贡献,被尊称为“胙德之臣”。这个故事成为了胙德成语的起源。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
- 例句
- 1. 他为国家付出了全部的力量,被誉为胙德之人。2. 他的胙德行为受到了全社会的赞扬和尊重。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胙德”拆分为“胙”和“德”两个字,胙指肉食,德指品德,通过将两个字的意义联系在一起,可以记忆胙德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胙德相关的成语,如“胙肉”、“德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帮助了我很多,我觉得他是一个胙德之人。2. 初中生:毛泽东是中国的伟大领袖,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是真正的胙德之人。3. 高中生:我希望将来能够成为一个胙德之人,为社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