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诗·小雅》篇名。六笙诗之一,有目无诗。《南陔》、《白华》、《华黍》为前三篇,是燕飨之乐。《诗·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白华》,孝子之絜白也;《华黍》,时和岁丰,宜黍稷也。有其义而亡其辞。”《仪礼·乡饮酒礼》:“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乐《南陔》、《白华》、《华黍》。”后用为奉养和孝敬双亲的典实。《文选·束晳<补亡诗>》:“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闈,心不遑安。” 李善 注:“循陔以采香草者,将以供养父母。” 唐 杨炯 《幽兰赋》:“丛兰正滋,美庭幃之孝子,循南陔而采之。” 宋 苏轼 《送程建用》诗:“空餘南陔意,太息北堂冷。”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忍菴先生》:“今吾儿邀天之幸,得上公车,稍可伸北闕南陔之思矣。”
- 基本含义
- 指山势高耸,形态险峻。
- 详细解释
- 南陔是一个形容山势高耸险峻的词语。南陔的“南”指的是山势高耸,峻峭的样子;而“陔”则指的是山势陡峭,难以攀登的样子。这个成语形容山势险峻,给人一种挑战和壮丽的感觉。
- 使用场景
- 南陔一词常用来形容山脉、山岭或峰峦的高耸险峻。它可以用来形容大自然中壮丽的山峰,也可以用来形容人造的建筑物或景观。
- 故事起源
- 南陔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卷三十七·赵世家》中,描述了赵武灵王攻打韩国时,韩国国都的城墙高耸险峻,难以攀登。后来,南陔逐渐被用来形容山势高耸险峻的景象。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 例句
- 1. 这座山峰南陔险峻,令人望而生畏。2. 登上南陔的山顶,可以鸟瞰整个城市的美景。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南陔这个成语,将“南”字联想为山脉向上的方向,而“陔”字联想为陡峭的山峰,这样就能记住南陔形容山势高耸险峻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与山脉、山峰相关的成语,如“峰回路转”、“山清水秀”等,来扩展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山上的小路很南陔,我们很难爬上去。2. 初中生:这座城市周围有很多南陔的山峰,风景非常壮丽。3. 高中生:攀登南陔的山峰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