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陈臬常用来形容陈旧、过时的事物。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过时的观念、陈旧的思维方式、过时的技术或设备等。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些人过于保守、不愿接受新事物或改变。
- 例句
- 1. 这种过时的观念已经陈臬了,我们应该及时更新我们的思维。2. 这台电脑太陈臬了,根本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3. 他对新技术一点都不感兴趣,总是守在自己的陈臬思维里。
- 基本含义
- 指过时、陈旧的事物。
- 基本解释
《书·康诰》:“王曰:‘外事,汝陈时臬,司师兹殷,罚有伦。’” 孔 传:“汝当布陈是法。”后因称张布刑法为“陈臬”。亦借指任司法官职。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下·朱文正公诗》:“ 文正 早丧太夫人,而封公健在,至甲申, 文正 陈臬 八闽 ,始归道山。”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故事和新闻,了解更多关于陈旧事物的例子和引申义。同时,还可以学习其他与时代相关的成语,如“过时”、“陈腐”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这本书的故事太陈臬了,我不喜欢读。中学生:老师的教学方法太陈臬了,我们需要更多的互动和实践。大学生:这个社交平台已经陈臬了,没有什么新鲜的内容了。
-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三十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昭公问陈仲子:“臬之居,可得闻乎?”陈仲子回答说:“臬之居,可以致命,不可以致益。”这个故事中的“臬”指官吏的居所,意味着居住在小官舍里的官员虽然可以得到尊重和礼遇,但他们的影响力和作用却有限。后来,人们将“陈臬”引申为指陈旧、过时的事物。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陈臬”与“陈旧”这两个词联系起来,通过类似的发音和意思帮助记忆。同时,可以联想到官吏居住的小官舍,将其比喻为陈旧的事物。
- 词语结构
- 陈臬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意义相近的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陈臬是一个四字成语,由“陈”和“臬”两个字组成。其中,“陈”意为旧的、过时的,“臬”指古代官吏居住的小官舍。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陈旧的事物,不合时宜或不再适用的观念、制度或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