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 yōu shèng wēi míng ㄧㄡ ㄕㄥˋ ㄨㄟ ㄇㄧㄥˊ
忧盛危明(憂盛危明)
犹言居安思危。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二:“夫忧盛危明,辟邪镇恶,此皆臣子一念忠义所发,诚不可已。”《明史·徐溥丘濬等传赞》:“ 徐溥 以宽厚著, 丘濬 以博综闻。观其指事陈言,恳恳为忧盛危明之计,可谓勤矣。”《清史稿·仁宗纪》:“辛亥,詔曰:‘凡我君臣,当以忧盛危明之心,不为苟且便安之计。’”
- 基本含义
- 形容忧虑或困扰达到顶点,危险即将来临。
- 使用场景
- 忧盛危明常用于形容某个人或某个团体面临巨大的困境,危机四伏,随时可能发生灾难。它可以用来描述个人的处境,也可以用来形容国家、组织或团队面临的困难和危险。
- 故事起源
-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发生在晋国的哀公二十五年,当时晋国内外都面临着很多困难和危险。哀公非常担心国家的前途,于是他对宰相荀息说:“我非常担心国家的困境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荀息明白哀公的忧虑,于是回答说:“忧盛则危明,危明则忧盛。”这句话后来成为了成语“忧盛危明”。
- 词语结构
- 忧盛危明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形容词和两个动词组成。
- 例句
- 1. 这个公司的财务状况忧盛危明,可能随时会破产。2. 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他们的生活忧盛危明,无法维持原来的生活水平。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成语拆分成两个部分来记忆。忧盛可以理解为忧虑达到了顶点,危明可以理解为危险即将来临。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山顶上,忧虑的心情和即将来临的危险将他笼罩。
-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与困境、危机相关的成语,如“岌岌可危”、“风雨飘摇”等,可以加深对这类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考试前夕,我感到忧盛危明,不知道能否取得好成绩。2. 初中生:班级里的气氛忧盛危明,因为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我感到忧盛危明,不知道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学。4. 大学生:找工作的压力让我感到忧盛危明,不知道能否找到满意的工作。5. 成年人:面对经济危机,很多人的生活都忧盛危明,不知道未来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