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旧历以十天干纪月的别名。天属阳,故名。亦称“ 月雄 ”。《尔雅·释天》:“月在甲曰毕,在乙曰橘,在丙曰修,在丁曰圉,在戊曰厉,在己曰则,在庚曰窒,在辛曰塞,在壬曰终,在癸曰极:月阳。” 郭璞 注:“皆月之别名。”《史记·历书》“月名毕聚” 唐 司马贞 索隐:“谓月值毕及陬訾也。毕,月雄也。聚,月雌也。”《尔雅·释天》“月在甲曰毕” 清 郝懿行 义疏:“月雄、月雌,即月阳、月阴也。毕陬乃以月阳配月阴,十二月皆然也。”
- 基本含义
- 指太阳升起或落下之时,月亮已经或还未出现。
- 详细解释
- 月阳是由“月”和“阳”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它形象地描述了太阳升起或落下时,月亮已经或还未出现的情景。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事物的出现或消失时间错落不齐,或者形容人的行动与他人不合拍。
- 使用场景
- 月阳常用于描述时间上的错位或不协调。例如,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行动时间与他人的计划不一致,或者某事物的出现时间与预期不符。此外,月阳也可以用于指代一些自然现象,如太阳升起时月亮还未消失。
- 故事起源
- 月阳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唐代的《文苑英华》中,但具体的故事起源已经无法考证。这个成语的起源可能与古人对太阳和月亮的观察有关,他们发现在某些特定的时间,太阳和月亮的出现时间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月阳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它的结构比较简单。
- 例句
- 1. 他们约好早晨一起去爬山,但是他迟到了,跟他们的行动时间完全是月阳。2. 这个活动原本计划在下午进行,但是因为天气原因,最后变成了月阳活动。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太阳升起或落下的时候,月亮还未出现或已经消失,形成了一种错位的情景。这样的错位可以用“月阳”来表示。
-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进一步学习成语,可以了解其他与时间相关的成语,如“一日千里”、“日新月异”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早上我迟到了,和同学们的上学时间完全是月阳。2. 初中生:我们约好了下午一起去图书馆,结果他们都忘记了,真是月阳。3. 高中生: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明天交,可我才刚刚开始写,时间真是月阳。4. 大学生:我和朋友约好了晚上一起去看电影,结果他突然有事不能去了,真是月阳。5. 成年人:我约了客户晚上六点见面,结果他却一直没有出现,时间上完全是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