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穉桑”。嫩桑;初生的桑叶。《诗·豳风·七月》“爰求柔桑” 汉 郑玄 笺:“柔桑,穉桑也。”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年幼无知,缺乏经验。
- 详细解释
- 稚桑是由“稚”和“桑”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稚意为年幼、幼稚,桑意为桑椹,古代人认为桑椹酸涩不可食用,因此用桑椹来比喻不可取的事物。稚桑用来形容人年幼无知,缺乏经验,行为举止幼稚不成熟。
- 使用场景
- 稚桑多用于贬义,形容人的思想、行为幼稚不成熟,缺乏经验和见识。可以用来批评那些缺乏成熟思考和判断能力的人。
- 故事起源
- 稚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诗经》中的一篇诗。诗中描述了一个年幼无知的人,他摘桑椹吃,却不知道桑椹的酸涩味道,表现出了他的幼稚和无知。后来,人们将这个形象用来比喻那些幼稚无知、不成熟的人,形成了成语稚桑。
- 词语结构
- 稚桑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殊的结构。
- 例句
- 1. 他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思想仍然稚桑。2. 这个学生虽然聪明,但是在社交方面还很稚桑。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稚桑与桑椹联系起来来记忆。想象一个年幼无知的人摘了一颗桑椹,不知道它的酸涩味道,这样就能更好地记住稚桑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幼稚可笑”、“不成熟”等,以扩展和丰富自己的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举止很稚桑,总是做出一些幼稚的事情。2. 初中生:他的思想太稚桑了,完全不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3. 高中生:我们不应该对待问题稚桑,而是要成熟地思考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