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善言。《诗·邶风·谷风》:“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郑玄 笺:“夫妇之言无相违者,则可与女长相与处至死。”后亦用以对别人言辞的敬称。《魏书·宗钦传》:“足下兼爱为心,每能存顾,养之以风味,惠之以德音。” 唐 韩愈 《高君画赞》:“遗书一张,德音不忘。”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倘能先赐德音,犹所说豫大庆。”
(2).犹德言,指合乎仁德的言语、教令。《国语·楚语上》:“忠信以发之,德音以扬之。”
(3).用以指帝王的诏书。至 唐 宋 ,诏敕之外,别有德音一体,用于施惠宽恤之事,犹言恩诏。 汉 桓宽 《盐铁论·诏圣》:“ 高皇帝 时,天下初定,发德音,行一切之令,权也,非拨乱反正之常也。”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诗:“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申请》:“乞下三司,令自 嘉祐 八年四月至 治平 四年正月八日已前,应虫蝗、水旱、灾伤及德音赦书蠲放税赋,及蠲免欠负,并具实数,供报当院。”《平山冷燕》第十六回:“却又不知向何方流荡,竟无跡迹,以辜朝庭德音。”
(4).指朝廷所定的正统音乐。《礼记·乐记》:“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
(5).好名声。《诗·豳风·狼跋》:“公孙硕肤,德音不瑕。” 朱熹 集传:“德音,犹令闻也。”《诗·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德音不已。” 晋 葛洪 《<抱朴子外篇>自叙》:“高勋著於盟府,德音被乎管絃。形器虽沉鑠於渊壤,美谈飘颻而日载。” 明 何景明 《古怨诗》之二:“所重在德音,容色安足恃。”
- 基本含义
- 德音是指以德为准则,言行正直,诚实守信的声音。
- 详细解释
- 德音源自《论语·为政篇》,原文是“德音而遂行,言有馀而民不告贫。”意思是说,只有言行符合德义的人,才能真正实现其言行,同时也不会让人民陷入贫困。
- 使用场景
- 德音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言行正直、诚实守信的品质,也可以用来强调一个人的声音充满正能量,具有感染力。
- 故事起源
- 《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其中的“德音”一词在儒家思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儒家主张以德治国,强调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对于社会的影响。德音一词正是儒家思想中对于言行符合德义的人的称赞。
- 词语结构
- 德音是一个名词性成语。
- 例句
- 1. 他的德音深深地影响了我们,让我们愿意向他学习。2. 她的德音如同春风般温暖,让人感到宽慰。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德音与“德行”、“正直”等词语进行联想,以帮助记忆其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儒家思想,了解儒家对于道德修养和社会治理的看法。也可以学习其他与德音相关的成语,如“德才兼备”、“德高望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德音深深地影响了我们,让我们愿意向他学习。2. 初中生:她的德音如同春风般温暖,让人感到宽慰。3. 高中生:只有言行正直的人才能发出真正的德音,影响他人。希望以上关于“德音”词语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