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拖沓常常用来形容工作、学习、行动等方面的懒散、拖拉的态度。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工作中拖延时间,不积极主动完成任务,或者形容某个工作或计划进展缓慢,没有及时完成。
- 例句
- 1. 他的工作总是拖沓,影响了整个团队的进度。2. 这个项目已经拖沓了很久,我们必须加快进度。3. 不要再拖沓了,赶快完成任务吧!
- 反义词
爽利、利落、俐落
- 基本含义
- 拖延、拖拉,指做事情不积极、不迅速,拖延时间。
- 基本解释
◎ 拖沓 tuōtà
[dilatory;laggard] 形容做事拖拉
阻碍和有意拖沓的战术
- 延伸学习
- 了解拖沓这个成语的起源后,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懒散、拖拉行为的成语,如“拖泥带水”、“拖拉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和拖沓的同学一起做作业,他们总是拖延时间。2. 初中生:老师让我们每天读一本书,可有些同学却拖沓不做,浪费了很多时间。3. 高中生:考试要到了,我不能再拖沓了,要好好复习才行。4. 大学生:大学生活很忙碌,不能拖沓,要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 故事起源
- 拖沓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位官员。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张廷玉的官员,他在任职期间一直拖延不办事情,导致工作进展缓慢。后来,人们用“拖沓”来形容这种拖延、拖拉的行为。
- 英文翻译
1.dilatory; sluggish; laggard; indecisive and sloppy
- 记忆技巧
- 想要记住拖沓这个词语,可以联想到一个人拖着脚步缓慢地走路的场景。将这个画面与拖延、拖拉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就能够更容易记住这个词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拖沓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拖”是动词,表示拖拉、拖延;“沓”是形容词,表示行动迟缓、缓慢。
- 详细解释
(1).不爽利;不简洁。 元 无名氏 《黄花峪》第一折:“见一座摧塌了山神古庙堂,我这里思也波量。端的着谁上香,你看那拖拖沓沓乔供养。”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曲·邱文庄填词》:“ 邱文庄 淹博,本朝鲜儷,而行文拖沓,不为后学所式。” 清 朱彝尊 《<梦粱录>跋》:“岁辛巳,寓居 昭庆 僧楼,取而卒读之,嫌其用笔拖沓,不知所裁。” 秦牧 《艺海拾贝·辩证规律在艺术创造上的运用》:“如果在应该简略的地方不加简略,力量平均使用,繁冗拖沓,那种感人的力量也一定会大打折扣。”
(2).连绵不断貌。 明 李东阳 《尼山春晓图》诗:“濛濛 尼山 云,忽忽天向晓,依微远峰露,拖沓层城绕。”
- 近义词
拖拉、邋遢、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