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超越自己的能力或地位,冒犯他人或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可以用于各种场合,如讨论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等。
- 例句
- 1. 他的行为完全是在僭越他的职责范围。2. 这位小学生竟然敢对老师说出这样的话,实在是太僭越了。
- 基本含义
- 超越自己的身份或地位,越过界限,侵犯他人权益。
- 基本解释
(1).超越本分行事。《魏书·清河王怿传》:“谅以天尊地卑,君臣道别,宜杜渐防萌,无相僭越。” 宋 文天祥 《提刑节制司与安抚司平寇循环历》:“今某自有章宪样子,岂敢事事干与,犯僭越之诛!”《三国演义》第二一回:“ 玄德 不能隐讳,遂曰:‘舍弟见 操 僭越,故不觉发怒耳。’” 明 归有光 《上赵阁老书》:“君子伸於知己而詘於不知己,是以冒凟而忘其僭越焉。” 王任叔 《疲惫者》:“五六十岁的老翁,讨了一个老婆慰慰寂寞,在 中国 的社会里并不算什么一回事。然而在他便觉得有些僭越了。”
(2).用为谦词。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访翠》:“﹝小旦﹞何不行个令儿,大家欢欢?﹝丑﹞敬候主人发挥。﹝小旦﹞怎敢僭越?” 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我平素对于 马氏 的学说没有什么研究,今天硬想谈‘马克思主义’已经是僭越的很。”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僭越”相关的成语,如“越俎代庖”、“越权”等。同时也可以了解与“僭越”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故事,以加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记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越过了我的座位坐到了我旁边,太僭越了!2. 初中生:这个选手在比赛中使用了禁止的辅助器材,真是太僭越了!3. 高中生:他以自己是团长的身份,私自调动了部队,这种行为是对军事纪律的严重僭越。4. 大学生:这位教授在学术界声名显赫,但他的研究中出现了严重的数据篡改,这是对学术道德的严重僭越。
- 故事起源
- 《史记·刺客列传》记载了一个与“僭越”相关的故事。故事中,齐国的一个官员叫齐僭,他为了获取更高的地位和权力,无视法律和规定,越过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侵犯了他人的权益。这个故事成为了“僭越”这个成语的起源。
- 英文翻译
1.arrogate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僭越”这个成语与超越自己的界限进行联想,想象一个人跳过一道高高的围墙,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地位,侵犯了他人的权益。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僭”和“越”。
- 详细解释
- 僭越是由“僭”和“越”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僭”指超越、侵犯,而“越”指越过、超过。合在一起表示某人超过了自己的身份或地位,越过了界限,侵犯了他人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