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语出《论语·八佾》:“与其媚於奥,寧媚於灶。”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奥,内也,以喻近臣也。灶,以喻执政也。”后用以喻阿附权贵。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绍兴二年四月》:“尚虑进用之人,才可胜德,心则媚奥,潜效偏私,浸成离间,将见分朋植党,互相倾摇。”
- 基本含义
- 指人为了讨好他人而刻意装腔作势,虚伪奉承。
- 详细解释
- 媚奥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媚指奉承讨好,奥指虚伪矫饰。媚奥形容人为了讨好他人而刻意装腔作势,表现出虚伪的奉承行为。这种行为常常是出于个人利益或权力欲望,而不是真诚的表达。
- 使用场景
- 媚奥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那些为了谋求私利而不择手段、虚伪奉承的人。可以用于揭露某人的虚伪行为,或者警示他人不要过分追求虚假的奉承。
- 故事起源
- 关于媚奥的具体故事起源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媚奥这个成语的意义与中国古代的文化背景有关。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需要通过巧言令色来讨好上级或富有权势的人,以谋求自身利益。这种虚伪的奉承行为被视为不道德的,因此形成了媚奥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媚奥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 例句
- 1. 他总是媚奥地说一些恭维的话,但实际上并不为人所喜欢。2. 这个政客常常媚奥地向上级表达自己的忠诚,却在背后损害他人利益。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帮助记忆媚奥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面对上级时,不断地做出虚伪的奉承动作,像是在做鬼脸一样,这样就可以将媚奥这个成语与虚伪奉承的意义联系起来。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虚伪奉承相关的成语,如“巧言令色”、“阿谀奉承”等,以加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媚奥地向老师夸赞了一番,希望能得到更高的评价。2. 初中生:班里有一个同学总是媚奥地讨好老师,让我们感到很反感。3. 高中生:这个政客为了争取更多的选民支持,不惜媚奥,让人感到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