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白鱼尾常用于形容时间、事物或情感的短暂,强调事物的转瞬即逝。可以用于描述一些瞬间的美丽或不可捉摸的事物,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些转瞬即逝的机会或时刻。
- 例句
- 1. 他的美丽笑容如白鱼尾般转瞬即逝。2. 这个机会就像白鱼尾一样,稍纵即逝,不容错过。
- 基本含义
- 形容事物短暂、转瞬即逝。
- 基本解释
白鱼尾,是一种中药
读音:Bái Yú Wěi
【别名】溪桃、野桃、杨波叶、蒲羌癀、白波越子、白背枫、白花醉鱼草、白鱼鲫、山苦桃、白鸡公尾、白背叶、尖尾枫、黄合叶、王记叶、单叶埔姜、独叶埔姜、白花洋泡、七里香、贼侧草、羊耳朵、瘴气花
【来源】
药材基源:为醉鱼草科植物亚洲醉鱼草的根、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uddleja asiatica Lour.
采收和储藏:根、茎随采随用,切片,晒干;8~9月采叶,鲜用或晒干。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等,加深对短暂性质的描述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看到一只白鱼尾游过,很快就消失了。2. 初中生:时间就像白鱼尾一样,一转眼就过去了。3. 高中生:他的才华就像白鱼尾一样,转瞬即逝,我们要珍惜。
- 故事起源
- 关于白鱼尾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但它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被使用。白鱼尾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鱼的尾巴快速摆动的形状,用来比喻事物的短暂或转瞬即逝的特性。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鱼的尾巴摆动的形象来记忆白鱼尾这个成语,同时想象鱼的尾巴摆动的速度非常快,就像事物的短暂一样。
- 词语结构
- 白鱼尾是一个由形容词“白”和名词“鱼尾”组成的成语,没有固定的词序。
- 详细解释
【原形态】直立小灌木,高1-1.5cm。幼茎略呈四棱形,上部分枝,被灰白色柔毛。单叶对生;有短柄;叶片卵状披针形,长5-12cm,宽1.2-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疏生小锯齿,上面绿色,背面及白色,密被柔毛。穗状花序顶生或近顶腋眼生,成圆锥花丛;花小,淡紫蓝色或白色;萼钟状,4裂;花冠管状,先端4裂;雄蕊4;柱头2裂;子房2室。蒴果椭圆形,长约6mm,萼宿存。种子。花期1-10月,果期3-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村边、溪旁或山坡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西藏等地。
【化学成份】叶中含有谷甾醇(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1]等。还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β-丁香烯氧化物(β-caryophyllene oxide),香茅醇(citronellol),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等[2].
【性味】苦;微辛;性温;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化湿;行气活血。主头风痛;风湿痹痛;胃脘痛;腹胀,痢疾;跌打骨折;无名肿毒;湿疹;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
1.《闽东本草》:驱风寒,去湿热,止疼痛,健脾胃,杀虫解毒。治风寒发热,头身疼痛,胃腹虫痛,头晕眩呕。
2.《福建中草药》:驱风化湿,行气活络。治痢疾,脾湿腹胀,关节风湿痛,无名肿毒,跌打损伤。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