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迟顿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各种行为迟缓的场景。比如,一个人在做决定时常常犹豫不决,拖延时间,就可以用迟顿来形容他。另外,迟顿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行动迟缓,不够敏捷的状态,比如一个人走路慢吞吞的,也可以用迟顿来形容。
- 例句
- 1. 他在做决定时总是迟迟不决,错过了很多机会。2. 她走路迟顿,总是比别人慢一步。3. 这个项目的进展一直迟迟不前,我们需要加快速度。
- 反义词
锐利
- 基本含义
- 指行动迟缓,犹豫不决。
- 基本解释
(1).迟钝;不灵敏。《汉书·翟方进传》:“ 方进 年十二三,失父孤学,给事太守府为小史,号迟顿不及事,数为掾史所詈辱。” 明 文徵明 《明故嘉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毛公行状》:“会御史按试,公独后出,或誚其迟顿。” 沙汀 《困兽记》五:“她倒是个口齿迟顿、性情沉静的人。”
(2).停顿;停留。 老舍 《不成问题的问题》:“ 丁主任 不知道自己的话是说对了,还是说错了,可是不便收回或改口。迟顿了一下,还是笑着。”《红色歌谣集·夫妻唱参军》:“个个青年莫迟顿,勇敢杀敌享太平。”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迟顿相关的成语,比如迟疑、迟疑不决等。这些成语都和行动迟缓、犹豫不决有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做作业总是迟迟不肯开始,导致很晚才能完成。2. 初中生:他在考试前总是迟迟不肯开始复习,结果成绩不理想。3. 高中生:她在选择专业时迟迟不肯做决定,拖延了很长时间。4. 大学生:他在找工作时迟迟不肯下决心,错过了很多好机会。
- 故事起源
- 迟顿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不迟不徐,可谓进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行动既不迟缓也不过于急躁,才能算是进步。后来,人们把这个成语引申为行动迟缓、犹豫不决的意思。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迟顿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行走时脚步迟缓,走一步停一下,这样的画面会比较容易记忆。
- 词语结构
- 迟顿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迟”是形容词,表示行动缓慢;“顿”是名词,表示停顿、停滞。两个字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人行动迟缓,犹豫不决。
- 详细解释
- 迟顿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行动迟缓,犹豫不决的状态。它表示一个人在做事情时,动作不够迅速,思考不够敏捷,常常因为犹豫不决而错过机会或者被人嘲笑。这个成语的含义是贬义的,通常用来批评那些行动迟缓、犹豫不决的人。
- 近义词
钝涩、滞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