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海派的词语解释
海派的意思
拼音:hǎi pài    注音:ㄏㄞˇ ㄆㄞˋ
使用场景
海派一词常用于描述上海地区的文化、风格和特点。可以用来形容上海市民的生活方式、建筑风格、饮食习俗等。也可以用来形容上海地区特有的商业氛围、艺术表演、时尚潮流等。
例句
1. 上海的海派建筑风格独特,吸引了很多游客。2. 这个饭店的菜品都是地道的上海海派菜。
基本含义
指上海地区特有的风格、特点和文化。
基本解释

(1).京剧的一个流派,以 上海 的表演风格为代表。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人才易得》:“出场的不是老旦,而是花旦了,而且这不是平常的花旦,而是海派戏广告上所说的‘玩笑旦’。”
(2).泛指 上海 的风格或特色。 张天翼 《夏夜梦》:“要是许她唱那支歌,--唉,那支歌!可是老老看不起地说:‘那是海派!’”如:她那个打扮完全是海派!3.指聚居 上海 的人。 鲁迅 《花边文学·“京派”与“海派”》:“所谓‘京派’与‘海派’,本不指作者的本籍而言,所指的乃是一群人所聚的地域,故‘京派’非皆 北平 人,‘海派’亦非皆 上海 人。”

延伸学习
想要更深入地了解海派文化,可以学习上海的历史、地理、名人等方面的知识。还可以阅读关于上海的文学作品、观看上海的电影、了解上海的艺术表演等,以更全面地了解和体验海派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想去上海看看海派建筑。2. 初中生:我喜欢上海的海派文化,特别是上海话。3. 高中生:上海的海派风格吸引了很多国内外的游客。4. 大学生:我在上海留学期间深入了解了海派文化。5. 成年人:上海的海派饮食非常有特色,值得一试。
故事起源
海派一词最早出现在上海的文化圈子中,用来形容上海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随着上海的发展和国际化,海派文化逐渐被推广和认可,成为上海的文化名片。
英文翻译

1.“Shanghai style or school”, a school of Beijing opera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上海地区的文化、风格和特点进行联系,来记忆和理解海派一词。可以想象自己置身于上海的繁华街道,感受海派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记住这个词语。
词语结构
海派是一个形容词,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海”和“派”。
详细解释
海派一词源于中国上海,用来形容上海地区独特的风格、特点和文化。海派文化是上海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包括语言、习俗、建筑、饮食、服饰等方面。海派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的独特文化现象。
(0)
诗文中出现“海派”的诗词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七

顷者大雪年,海派翻玉英。

有士常痛饮,饥寒见真情。

床头有败榼,孤坐时一倾。

未能平体粟,且复浇肠鸣。

脱衣裹冻酒,每醉念此生。

(0)

辛巳八日,与方孝宽、盛成、徐值松、李焰生、雷震林、林半觉、唐伟、余维炯、关山月、林爱民诸公,为龙翁积之预祝期颐于月牙山纪事,步方孝宽韵

期颐预祝除腥腻,活火添薪煮嫩菘。

雅谑不嫌京海派,清谈竞辩色心空。

掀髯拟古情犹热,走笔成诗句独雄。

更卜花朝同一醉,未知今是几番风。

(0)

自黄龙归里留赠洞中诸子

黄龙古洞天,旧雨剪新蹊。

切磋此幸同,一体真犹台。

夜光发长炬,海派涓滴微。

看境不在山,挹酒不在卮。

天空月如洗,云净山偏奇。

杖策信所往,高深惟其宜。

惓惓不忍别,万古订心期。

(0)

林封君双寿

三山缥缈郁相望,石笠紫云纷万状。

海派江□大奇,洪涛漱激卢焦上。

香城十里桃花香,金翅□飞起凤凰。

雌鸣雄鸣交相应,连翩挟子恣翱翔。

承辉袭采何翕赩,鸑簇鹓班俱五色。

上绝浮云九□仞,矫矫乘风腾绮翼。

爰抚云仪垂玉音,借栖枳□播虞薰。

化凫倏向天中起,至止东园集上林。

奇葩异卉应无数,金茎一滴芙蓉露。

采采三英荐寿筵,借问蟠桃今几度。

几度蟠桃几度花,蓝田新种玉生芽。

青鸟衔书报王母,安期之枣大如瓜。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俞明震 沈宜修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