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处于孤独、无助的境地,感到寂寞和无依无靠。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种情感或环境中感到孤单和无助,如失去亲人、失去朋友或处在陌生的环境中。
- 例句
- 1. 她失去了亲人后,整天像只残莺一样,孤独地生活着。2. 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他感到自己变成了一只残莺,无依无靠。
- 基本含义
- 指残存的、孤单的黄鹂,比喻孤寂无依的人。
- 基本解释
指晚春的黄莺鸣声。 唐 李颀 《送人尉闽中》诗:“閶门折垂柳,御苑听残鶯。” 唐 白居易 《牡丹芳》诗:“戏蝶双舞看人久,残鶯一声春日长。”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这个成语感兴趣,你可以学习更多与孤独、无助相关的成语,如“孤苦伶仃”、“落寞无助”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在新学校感到很孤独,就像一只残莺一样。初中生:他失去了父母后,变成了一只残莺,无依无靠。高中生:在异乡求学的我,常常感到自己是一只残莺,孤独地生活着。大学生:在异国他乡,我感到自己是一只残莺,远离家乡的温暖。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小说《喻世明言》中。故事中,有一个寡妇因为丈夫去世而孤独无助,她经常听到院子里有只黄鹂的歌声,但始终无法找到这只黄鹂。寡妇感到这只黄鹂就像是她自己的心灵伴侣,因此她把它称为“残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黄鹂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孤独的黄鹂在树林中唱歌,它的歌声回荡在空荡的环境中,表达了孤独和无助的感觉。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残莺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残”指残存的、未完全消失的,而“莺”则指黄鹂,是一种美丽的鸟类。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残存的、孤单的黄鹂,比喻孤寂无依的人。它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在孤独中的悲凉与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