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理体常用于表达对他人的请求、劝说或者承诺时,强调自己的言辞和态度是真诚的、合理的。这个成语在正式场合、商务交流、亲友之间的沟通等情境中常被使用。
- 例句
- 1. 他对朋友的请求总是理体,从不推脱。2. 在商务谈判中,双方应该互相理体,找到共赢的解决方案。
- 基本含义
- 指言辞恳切,态度真诚。
- 基本解释
(1).犹事理。《后汉书·儒林传下·李育》:“﹝ 李育 ﹞尝读《左氏传》,虽乐文采,然谓不得圣人深意,以为前世 陈元 、 范升 之徒,更相非折,而多引图讖,不据理体,於是作《难左氏义》四十一事。”
(2).治政之体要。《北齐书·源彪传》:“度支尚书 元脩伯 , 魏 文成皇帝 之后,清素寡欲,明识理体。”《旧唐书·辛替否传》:“若以造寺必为其理体,养人不足以经邦,则 殷 周 已往皆暗乱, 汉 魏 已降皆圣明。”《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理体,犹言治体也,避 高宗 讳,以‘治’为‘理’。” 宋 王谠 《唐语林·言语》:“ 魏 徵 陈古今理体,言太平可致, 太宗 纳其言。”《元典章·刑部二·禁治游街等例》:“游街拷掠,诚非理体;若不禁治,枉伤人命,关係非轻。”
(3).论说体裁。 唐 李华 《<萧颖士文集>序》:“ 贾谊 文词最正,近於理体。”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理体相关的成语,如“理直气壮”、“理所当然”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我向您保证,我完成作业的时候一定会认真理体地写。2. 初中生:我向班长保证,下次一定会按时交作业,不再推脱,理体地完成任务。3. 高中生:我会理体地向老师提出我的困惑,希望能得到更好的指导。4. 大学生:在与同学合作的项目中,我会理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大家共同解决问题。
- 故事起源
- 理体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个故事。故事说,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反秦将领,他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战争中,曾经派人给刘邦送去一封信,信中用了很多恳切、真诚的言辞来劝说刘邦。这封信被人称为“项羽的理体书”,后来成为了理体这个成语的来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理”和“体”两个字分别与“理性”和“真诚”这两个词联系起来,来帮助记忆理体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理体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单独的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理体是由“理”和“体”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理”指的是言辞理性、合理,而“体”则表示态度真诚、实际。理体这个成语形容人的言辞恳切、态度真诚,没有虚假和做作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