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举止端庄,不受外界诱惑影响的情况。适用于夸奖有修养的人。
- 例句
- 1. 他的品德高尚,举止端庄,真可谓是一位香裓之士。2. 她的言行举止都很得体,是个真正的香裓女子。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品质高尚,言行端庄。
- 基本解释
袈裟;僧袍。 宋 林逋 《怀长吉上人北游》诗:“青山日已远,香裓渐多尘。”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高尚品德、言行端庄相关的成语,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举止大方”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我们班的班长,每天都表现得很香裓,是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2. 初中生:老师常常夸奖他的品德高尚,他的言行举止都很香裓,是个很受大家尊重的同学。3. 高中生:在学校里,她的品德高尚,言行端庄,被大家称为香裓女子。4. 大学生:他在社会实践中表现得非常香裓,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了很多贡献。
- 故事起源
- 《史记·平津侯列传》记载了一个故事:秦朝时,有位名叫魏豹的人,他的儿子魏咎在外面打猎时,看到一只长着极为美丽的羽毛的鸟,心生欲望想要射杀它。但是,魏咎想到这只鸟是稀有的,如果射杀了它,将会极大地损害生态平衡。于是,他放弃了射杀的念头,回到家中告诉了父亲。魏豹听后非常高兴,称赞儿子的品德高尚,说他“香裓”。从此,这个成语就形成了。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香裓”这个词语的发音,将其与香气浓郁的衣裳联系起来。想象一个穿着非常高贵、气质出众的人,散发着迷人的香味,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香裓,原指香气浓郁的衣裳,后用来形容人的品质高尚,言行端庄,不染世俗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