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八德 bādé
[eight virtures] 中国封建社会表彰的八种德行,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 详细解释
道家谓道的八种界限。《庄子·齐物论》:“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
-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具备了八种德行,包括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是指一个人品德高尚、道德完善。
- 使用场景
- 八德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方面的高尚标准,可以用于赞美和称赞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在社交场合、教育场合或者是写作中,可以使用八德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
- 故事起源
- 八德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论语》中的孔子的教导和思想。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这八种德行,才能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 词语结构
- 八德是一个名词短语,由“八”和“德”两个字组成。
- 例句
- 1. 他具备了八德,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2. 他一直孝顺父母,是一个八德齐全的好孩子。
- 记忆技巧
- 记忆八德可以通过将八个德行分别与每个字母D、E、R、C、X、Z、H、L的发音联想起来。例如:D大家;E一起;R热烈;C参与;X心诚;Z至诚;H和谐;L理智。
- 延伸学习
- 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其他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如仁、义、礼、智、信、忠、孝、廉的具体内涵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很孝顺,他是一个八德齐全的好孩子。2. 小学生:我们班的班长是一个很有责任感,也很关心同学们的人,他具备了八德。3.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八德,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4. 高中生: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做正确的事情,这是体现八德的一种方式。5.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具备八德,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