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赞美有高尚品德的人,也可用于自我要求或自我评价。
- 例句
- 1. 他一直保持着角黍的品德,深受大家的尊敬。2. 这位老师言行举止都如角黍一般,给学生树立了榜样。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品德高尚,行为正直。
- 基本解释
食品名。即粽子。以箬叶或芦苇叶等裹米蒸煮使熟。状如三角,古用黏黍,故称。《太平御览》卷八五一引 晋 周处 《风土记》:“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於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糉,一名角黍。” 宋 周邦彦 《齐天乐·端午》词:“角黍包金,香蒲泛玉,风物依然 荆楚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四·粽》:“糉,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椶櫚叶心之形,故曰糉,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餽送。或言为祭 屈原 ,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 清 赵翼 《连日竞渡再赋》诗:“竞渡传从 楚 岁时,为投角黍弔 湘 纍。”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高尚品德相关的成语,如“德高望重”、“君子之交淡如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老师是我们学校的角黍,她总是教我们做正确的事情。2. 小学生:我希望长大后能像爷爷一样,成为一个角黍。3. 初中生:老师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成为角黍。4. 高中生:他的行为举止始终如一,堪称角黍。5.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树立角黍的品德,为社会做出贡献。
- 故事起源
- 据传,春秋时期的宋国国君宋襄公有一天出巡,途中遇到一位老农正在耕地。宋襄公好奇地问老农正在种植什么作物,老农回答说:“这是角黍,是用来祭祀神灵的谷物。”宋襄公听后非常欣赏老农的高尚品格,于是赞美说:“你种植的不仅是角黍,更是高尚的品德。”从此,成语“角黍”就用来形容人的高尚品德。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角黍”比作珍贵的谷物,同时与高尚的品德联系在一起,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角黍,古代祭祀时用来供奉神灵的一种精选的谷物。角黍在古代被认为是最高贵、最纯洁的食物。因此,成语“角黍”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为正直,具有崇高的道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