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 盐葅 ”。盐腌的菜。 唐 段公路 《北户录·睡菜》:“五六月生于田塘中,叶类茨菰,根如藕梢,土人採根为盐葅食之。” 清 钱谦益 《和季穆寄黄二子羽之作兼示子羽》:“残雪流澌入磵除,岁华荏苒度盐菹。”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品德高尚、清廉正直。
- 详细解释
- 盐菹,古代特指官员的食品供应员,负责盐和蔬菜的供应。成语“盐菹”比喻一个人的品德高尚,廉洁正直,不贪污受贿,为人清廉。
- 使用场景
- 盐菹一词多用于赞美、表扬人的高尚品德和廉洁正直。可以用来形容政府官员、公务员、教师等职业中的正直廉洁,也可以用来赞美普通人的高尚品德。
- 故事起源
- 《汉书·艺文志》中有一篇名为《齐民要术》的文章,其中记载了一位叫郑国盐菹的人。他在任职期间,廉洁奉公,不贪污受贿,为人清廉正直。后来,人们用“盐菹”来形容一个人的高尚品德和廉洁正直。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
- 例句
- 1. 他是一位盐菹之士,从不接受贿赂。2. 这位官员廉洁奉公,堪称一位盐菹。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盐菹”与高尚品德和廉洁正直联系起来。可以想象一个供应盐和蔬菜的官员,他的工作是为人民提供食品,而他自己却要保持廉洁正直,不贪污受贿,才能胜任这个职责。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廉洁奉公”、“清正廉洁”等,来拓展对高尚品德和廉洁正直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老师非常盐菹,从不偷看学生的考卷。2. 初中生:我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盐菹的医生,为人民服务。3. 高中生:作为学生干部,我要保持盐菹的品德,不做任何不正当的事情。4. 大学生:他是一位盐菹之士,坚守自己的原则,从不接受贿赂。5. 成年人:我们应该向那些盐菹的公务员学习,为人民服务,廉洁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