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该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在某个领域或方面有着卓越的才能或成就。比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学生在学业上非常优秀,或者一个科学家在科研领域有着重大的贡献。
- 例句
- 1. 这位年轻的科学家在研究领域该博,取得了很多重要的发现。2. 这个学生在数学竞赛中表现得非常该博,获得了冠军。
-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或事物在某方面特别突出或出类拔萃。
- 基本解释
◎ 该博 gāibó
[be broad and profound] 学问或见识广博
靖少有逸群之量,与乡人 汜忠张彪索紾索永俱诣太学,驰名海内,号称 敦煌五龙。四人并早亡,唯 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晋书·索靖传》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该博含义相近的成语,如“出类拔萃”、“登峰造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在下一次考试中能够取得该博的成绩。2. 初中生:这位同学在音乐方面非常该博,经常在学校的音乐比赛中获奖。3. 高中生:他在数学竞赛中的成绩非常该博,成为了学校的骄傲。4. 大学生:这位学生在科研领域该博,发表了多篇重要的学术论文。5. 成年人:他在工作中表现得非常该博,被公司提拔为部门经理。
- 故事起源
- 该博的故事起源于《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孔子曰:‘殷之未丧师,其如予何?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这里的“木铎”是古代一种乐器,用来敲击时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后来,人们用“该博”来比喻一个人或事物在某方面突出出众,就好像敲击木铎一样,引人注目。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该博”与“突出”、“出类拔萃”等含义相关的形象联想起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意思。
- 词语结构
- 该博的结构比较简单,由两个字组成,没有特殊的语法结构。
- 详细解释
(1).渊博。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上》:“ 张善 为 日南 太守,郡民有得金鳧以献。 张善 该博多通,考其年月,即 秦始皇 墓之金鳧也。” 宋 王安石 《送李宣叔倅漳州》诗:“君能喜节行,文艺又该博。”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八篇:“ 大历 中,有 沉既济 , 苏州 吴 人,经学该博。”
(2).博通。《晋书·索靖传》:“唯 靖 该博经史,兼通内纬。” 宋 龚鼎臣 《东原录》:“精覈九经,该博诸子。”《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自幼聪明好学,该博三教九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