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8日(农历四月初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一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封駮的词语解释
封駮的意思
拼音:fēng fú    繁体字:封駁|封駮    
使用场景
封駮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言论受到限制或被禁止发表的情况。可以用来描述当下某些国家或地区对于特定话题的封锁,或者指代某些组织对于言论自由的限制。
例句
1. 这个国家对于互联网上的言论自由进行了封駮。2. 在古代,一些批评皇帝的文章常常被封駮,不允许公开发表。
基本含义
封駮是指封闭、限制言论、禁止发表。
基本解释

亦作“ 封驳 ”。封还并对诏敕之不当者加以驳正。此制 汉 时已有,但无专职掌管。如 西汉 哀帝 益封 董贤 ,丞相 王嘉 “封还詔书,因奏封事”,见《汉书·王嘉传》。 东汉 明帝 时, 锺离意 为尚书仆射,亦“独敢諫争,数封还詔书”,见《后汉书·锺离意传》。至 唐 始由门下省掌管,对有失宜诏敕可以封还,有错误者则由给事中驳正。 五代 废。 宋 太宗 时复 唐 旧制。 明 罢门下省长官,诏敕有不便者,由六科给事中驳正。 清 代给事中与御史职掌合并,此制遂废。 唐 白居易 《郑覃可给事中制》:“给事中之职,凡制敕有不便於时者,得封奏之;刑狱有未合於理者,得駮正之。” 宋 司马光 《乞合两省为一札子》:“盖以中书出詔令,门下掌封駮,日有争论,纷紜不决,故使两省先於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唐 初,始合三省。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封驳》:“ 明 代虽罢门下省长官,而独存六科给事中,以掌封駮之任。”参阅《唐六典·门下省》。参见“ 封还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于封駮这个成语感兴趣,你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言论限制制度,以及现代社会对于言论自由的重要性。你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例如“言论自由”、“禁锢思想”等,来丰富你的汉语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尊重别人的言论,不要封駮别人的意见。2. 初中生:在某些国家,政府对于互联网上的言论进行了封駮。3. 高中生:我认为言论自由是一个民主社会的重要标志,不应该有任何形式的封駮。4. 大学生:在学术界,我们应该鼓励多样化的观点和讨论,而不是进行封駮。
故事起源
封駮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秦朝时期。当时,秦始皇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限制人民的言论自由,其中就包括封駮。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对于一些批评他的文章进行了封駮,不允许公开发表,以此来维护自己的权威和稳定社会秩序。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封駮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封闭的小房间,里面有很多被封住的书籍和文件,象征着被禁止发表的言论。通过将这个场景与成语的发音和含义联系在一起,可以提高记忆效果。
词语结构
封駮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封”表示封闭、限制,“駮”表示言论、文章。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封闭言论的含义。
详细解释
封駮一词源于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它是指在古代帝王统治时期,对于某些言论或文章进行禁止和封闭,不允许公开发表。这种做法通常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权威和稳定社会秩序。
(0)
诗文中出现“封駮”的诗词

代书寄大资政春卿侍郎

霄躔将欲正三台,促召深思辅翼才。

只听燮调光玉铉,若为封駮滞银台。

殿帷延纳君恩厚,经席敷陈圣虑开。

命相几时符众望,递中看录白麻来。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