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8日(农历四月初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一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血衣的词语解释
血衣的意思
拼音:xuè yī    注音:ㄒㄩㄝˋ ㄧ
基本解释

◎ 血衣,血衫 xuèyī,xuèshān
[bloody shirt;bloodstaind garment;clothes covered with blood] 沾满血迹的衣衫

英文翻译

1.bloodstained garment; clothes covered with gore

详细解释

沾血的衣服。 唐 李翱 《韩吏部行状》:“先太史为国打 朱滔 , 滔 遂败走,血衣皆在。” 宋 文天祥 《集杜诗·<自淮归浙东>序》:“又有被伤者扶持强行,血衣淋漓,见者伤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冤狱》:“ 朱 曰:‘……皆我之为,妇实不知之也。’问:‘何凭?’答言:‘血衣可证。’”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十二章:“ 芳林嫂 默默的把 老洪 的血衣解开,烘着火,像一年前给丈夫洗伤口一样,用温开水往 老洪 的伤口上经轻的洗着。”

基本含义
指战争中伤亡的人数众多,血流成河的悲惨景象。
使用场景
血衣常用于描述战争中的惨状,也可用于比喻其他悲惨的场景,如自然灾害、社会动荡等。
故事起源
血衣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记载了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的战争。当时,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战斗异常激烈,鲁军伤亡惨重,血流成河,尸体遍布战场。这个惨状被形容为“血衣”,成为后来形容战争残酷的成语。
词语结构
血衣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例句
1. 战争带来的只有血衣与痛苦。2. 在历史的长河中,血衣的悲惨场景屡见不鲜。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在战争中,人们的衣服被鲜血染红,形成了血衣的景象。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战争,了解战争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战争中有很多人都穿上了血衣。2. 初中生:我们应该努力争取和平,避免血衣的悲剧再次发生。3. 高中生:历史上的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血衣和痛苦。4. 大学生:在当代社会,我们要努力维护和平,避免再次看到血衣的景象。
(0)
诗文中出现“血衣”的诗词

北海

汉臣曾此作缧囚,茹血衣毛十九秋。

鹤发半垂龙节在,不闻青史说封侯。

(0)

焦节妇行

雄鸡齐唤霜满天,看郎刀裹肩上肩。

里胥促发似豺虎,语声未毕行尘前。

茕茕为君守乡里,妾身虽生不如死。

床头有儿呱呱声,此时欲死还宜生。

翠钿罗襦一时卸,转托邻翁向街卖。

郎行慎勿忧家中,妾身可碎妾不嫁。

生当努力青海头,死当瞑目黄泉下。

等闲一度十九秋,儿成学贾事远游。

妾存已似枝上露,郎在亦白天边头。

五更城头吹箴篥,黑云如轮月如漆。

荧荧一点青虹寒,蟋蟀在户鬼在室。

忽然四面来血腥,举头瞥见神魂惊。

一人手提髑髅立,遍体血污难分明。

汝近前来妾不惧,果是郎归定何据。

一风暗来飘血衣,去日曾穿此衣去。

郎归妾已知,但怪来何迟。

床头一灯灭,梁上长绳垂。

昔闻瀚海风沙一万里,郎兮几时飞度此。

妾死尚欲随郎行,看郎白骨沙场里。

(0)

少年游.重游

丝丝碧树何曾卷,又是梨花晚。

海燕翻翻,那时娇面。做了断肠缘。

寄我红笺人不见。看他罗幕秋千。

血衣着地,未息飘飏,也似人心软。

(0)

舟泊芜湖月夜闻江上吟云野月吊魂夜夜愁霜轮寂静远天秋谁怜独照孤臣泪洒向寒涛万里流吟罢悄然无人盖鬼作也感赋一绝以吊之

南朝事业已全非,战罢当年染血衣

千古不消亡国恨,江涛长挟旅魂飞。

(0)

六月二十三日立秋喜闻贼平镇将凯回归府官俱还

乱起杏花落,贼平梧叶飞。

顿忘三伏暑,竟解万山围。

大将伤流矢,诸军曳血衣

先登不如此,焉得凯歌归。

(0)

沁园春·其三丙辰归里和八窗叔韵

万里戍边,八载去家,始遂一归。

怅中年早历,虎头兵幕,平生屡建,豹尾神旗。

乞得闲身,毋庸多议,感荷九重渊听知。

当时事,似狂澜欲倒,孰障东之。天教狂虏灰飞。

更莫问儿郎存血衣

把雪裘霜帽,绝交楚徼,雨蓑风笠,投老吴矶。

径与松荒,人同鹤在,交友晓天星样稀。

从今去,共曲生相约,愿乐清时。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