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貂,貂尾,冠饰;缨,冠带。借指显贵的大臣。 南朝 梁简文帝 《马宝颂》:“簪笏成行,貂缨在席。”
- 基本含义
- 指高官显贵所佩戴的貂皮领巾,用以比喻权贵富贵的象征。
- 详细解释
- 貂缨,是由“貂”和“缨”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貂”是指貂皮,是一种珍贵的动物皮毛,而“缨”则是指领巾上的饰物。成语中的“貂缨”形象地描绘了高官显贵所佩戴的貂皮领巾,寓意着权贵富贵的象征。
- 使用场景
- 一般来说,“貂缨”这个成语用于形容官员或富人的贵重饰物,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追求权贵地位的心态。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身份高贵,或者是形容某物昂贵珍贵。
- 故事起源
- 根据史书记载,唐朝时期,宰相裴度在宴会上佩戴的貂皮领巾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有人问他为何佩戴如此昂贵的领巾,裴度回答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故事流传下来,成为“貂缨”这个成语的起源。
- 词语结构
- Subject + 貂缨
- 例句
- 1. 他身上的貂缨领巾显示出他的高贵身份。2. 这款手表的价格贵得像是一条貂缨领巾。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位高官显贵佩戴着昂贵的貂皮领巾,从而形成与“貂缨”这个成语的关联。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成语的使用和起源,可以深入学习中国文化和历史。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买了一条貂缨领巾,很漂亮。2. 初中生:他的家里富得像是一条貂缨领巾。3. 高中生:她佩戴着一条貂缨领巾,气质非常高贵。4. 大学生:这个品牌的手表价格贵得像是一条貂缨领巾。5. 成年人:他的房子装修得像是一条貂缨领巾,非常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