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过早求得。《左传·文公六年》:“秋, 季文子 将聘於 晋 ,使求遭丧之礼以行。其人曰:‘将焉用之?’ 文子 曰:‘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也。求而无之,实难。过求何害?’八月乙亥, 晋襄公 卒。”
(2).过分地求取。《初刻拍案惊奇》卷五:“那 寿春 一县之人,不曾欠公的,岂可过求。” 清 李渔 《奈何天·巧怖》:“还有两位佳人替你做伴,少不得就过求了。”
- 基本含义
- 过分追求、过度索取。
- 详细解释
- 过求是一个由“过”和“求”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表示过分追求或过度索取。它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追求某种东西时,不顾一切地超出了适度的范围,导致结果不尽如人意。
- 使用场景
- 过求常用于批评人们在追求利益、权力、享受等方面过于贪婪和不切实际的行为。它可以用来形容某人过分要求别人的帮助或付出,或者形容某人在追求某种目标时过于冒进、不顾后果。
- 故事起源
- 过求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史记·李斯列传》。当时,李斯是秦始皇的重要官员,他提出了一系列过分苛刻的政策和要求,导致了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不满。后来,人们用“过求”来形容他的行为,意味着他的要求过于苛刻、过度索取。
- 词语结构
- 过求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过”表示过分、超出适度,而“求”表示追求、索取。
- 例句
- 1. 他在工作中过求名利,结果却失去了健康和家庭。2. 不要过求别人的付出,要学会感恩和知足。3. 他过求速成,结果学到的知识不牢固,很快就忘记了。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过求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追求东西的时候,超过了适度的限度,就像一个人追赶着一个球,却一次又一次地跑过了球,过分追求而没有得到满足。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成语来扩展对过求的理解,例如“过犹不及”、“求全责备”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过求别人的玩具,结果被同学排斥了。2. 初中生:她过求成绩,每天都在图书馆学习到很晚。3. 高中生:他过求自由,不愿受到任何限制和约束。4. 大学生:他过求找到一份高薪工作,却错过了很多适合自己的机会。以上是关于成语“过求”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