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聪明、智慧过人,或者形容某种行为明智、正确。
- 例句
- 1. 他在处理问题时总是明庶得体,从不冲动。2. 这个决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非常明庶。
- 基本含义
- 指明智的人或明智的行为。
- 基本解释
(1).谓表明众人的事功。《书·益稷》:“惟帝时举,敷纳以言,明庶以功,车服以庸。” 孔 传:“明之皆以功大小为差。” 孔颖达 疏:“明显众人所能,当以功之大小。”后用以指众人。 南朝 陈 徐陵 《与杨仆射书》:“吾虽不敏,常慕前修,不图明庶有怀,翻其以此量物。”
(2).见“ 明庶风 ”。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智慧、聪明相关的成语,如“明哲保身”、“明察秋毫”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我觉得小明在班上是最明庶的,他总是能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2. 初中生:我认为聪明的人不一定就是明庶的,因为明智的行为也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3. 高中生:在面对选择时,我们应该要明庶思考,不要被短期利益所迷惑。4. 大学生:明庶的人不仅要有智慧,还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智慧。
- 故事起源
- 明庶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原文为“明庶幾矣”。这是太史公在自序中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研究和思考的一句话。后来,这句话中的“明庶”逐渐演变成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明智的人或明智的行为。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明庶”拆分为“明”和“庶”两个字,然后通过联想记忆,将“明”与聪明、智慧联系在一起,将“庶”与一般、普通联系在一起,从而理解和记忆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修饰词使用。
- 详细解释
- 明庶是由“明”和“庶”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明”表示明智、聪明,而“庶”表示一般、普通。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明智的人或明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