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文学评论、教育领域或与文章评价相关的讨论中。
- 例句
- 1. 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文学评论家,擅长评章。2. 在文学界,评章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有深厚的文学修养。
- 基本含义
- 评判文章的好坏。
- 基本解释
◎ 评章 píngzhāng
[appraise and distinguish] 评论与分辨
小事则世子及二公随状断决,评章录记,事迄即除。——《北史·西域传》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文学评论相关的成语,如“批驳”、“文不对题”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评章了我的作文,给了我很多建议。2. 初中生:我喜欢读书,每次读完一本书后,都会写一篇读后感来评章。3. 高中生:文学课上,我们经常用评章的方式来讨论作品的优缺点。4. 大学生:在文学研究中心,我们会评章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探讨它们的内涵和风格。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唐代文学家韩愈在一个宴会上,有人问他如何评价一篇文章。韩愈回答说:“评章之法,当以其文为本,而不随人之说也。”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了成语“评章”,用来形容评判文章的标准应该以文章本身为准,而不受他人的影响。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评章”这个成语与评价文章的行为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评判一篇文章的好坏。可以通过多读、多写文章,并积极参与文学讨论,来加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 词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评”和“章”。
- 详细解释
评论;品评。《魏书·李彪传》:“闻 彪 评章古今,商略人物,兴言於侍筵之次,启论於众英之中。” 明 汪廷讷 《广陵月》第二出:“更评章,歪扭揑,徒然玷辱词场。”《红楼梦》第三八回:“一从 陶令 评章后,千古高风説到今。” 郁达夫 《赠郑奕奏》诗:“不待题诗费评章,艺人才学自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