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犹拂袖。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郗太尉 晚节好谈,既雅非所经,而甚矜之。后朝覲,以 王丞相 末年多可恨,每见,必欲苦相规诫。 王公 知其意,每引作它言。临还镇,故命驾诣丞相,丞相翘须厉色上坐。便言:‘方当乖别,必欲言其所见。’意满口重,辞殊不流。 王公 摄其次曰:‘后面未期,亦欲尽所怀,愿公勿復谈。’ 郗 遂大瞋,冰衿而出,不得一言。”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性情冷淡,不热情。
- 详细解释
- 冰衿的“冰”指冷,衿指领子,比喻人的性情冷淡,不热情。形容人冷漠、冷淡、不热情。
-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待他人冷漠、冷淡,不热情的态度。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性情冷淡,不善于交际。
- 故事起源
- 冰衿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班超传》中:“时有御史大夫冯绍之,性冷淡,故人谓之冰衿。”冯绍之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官员,因其性情冷淡,朋友们就称他为“冰衿”。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冰和衿。
- 例句
- 1. 他对待别人总是冷漠,真是个冰衿之人。2. 她性格冷淡,被人称为冰衿女子。
- 记忆技巧
- 将冰和衿两个字形象地结合在一起,想象一个人的领子是由冰做成的,冷冰冰的,代表着冷漠的性情。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人性情的成语,如“热情似火”、“冷若冰霜”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对待同学总是冷漠,就像一个冰衿一样。2. 初中生:她性格冷淡,被同学们戏称为冰衿女孩。3. 高中生:他对待人总是冷漠,被同学们称为冰衿之人。4. 大学生及以上:他的性格冷漠,被朋友们戏称为冰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