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人们的思想、观点、力量、声音等向外扩散或分散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特性或现象。
- 例句
- 1. 他的声音发散到整个教室,每个人都能听到。2. 这篇文章的影响力发散到了全国各地。
- 基本含义
- 指事物由中心向四周扩散或分散。
- 基本解释
(1).散发、积聚(财物)。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量时发敛,视岁穰俭,省赡以奉己,损散以及人。” 唐 杨炯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敬时穷发敛,卜代盈千亿。”《新唐书·韩洄传》:“復罢省胥吏冗食二千人,积米 长安 、 万年 二县各数十万石,视年丰耗而发敛焉,故人不艰食。”
(2).犹往还,进退。古历谓日道发南敛北之细数。《周髀算经》卷上:“冬至夏至者,日道发敛之所生也,至昼夜长短之所极。” 赵婴 注:“发,犹往也。敛,犹还也。”《汉书·律历志上》:“盖闻古者 黄帝 合而不死,名察发敛,定清浊,起五部,建气物分数。”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题名宿度,候察进退。”《晋书·律历志中》:“ 容成 综斯六术,考定气象,建五行,察发敛,起消息,正闰餘,述而著焉,谓之《调历》。”《明史·历志五》:“按古历及《授时》,皆以发敛为一章。发敛云者,日道发南敛北之细数也,而加时附焉,则又所以纪发敛之辰刻,故曰发敛加时也。”
(3).犹伸屈。指诗歌风格的变化。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一:“ 荆公 云: 李白 歌诗豪放飘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於此而已,不知变也。至於 杜甫 ,则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发散”相关的成语,如“四散八方”、“分崩离析”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风把树叶吹得发散在地上。2. 初中生:这个消息发散到了整个学校。3. 高中生:他的思想发散到了整个社会。4. 大学生:这个项目的影响力发散到了全球。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 故事起源
- 该成语的起源较为模糊,没有明确的故事背景。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发散”与“扩散”相对应,通过记忆它们的相似发音来记忆“发散”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
- 详细解释
- 发散是由“发”和“散”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发指向外,散指分散。发散表示事物由中心向四周扩散或分散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