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干苔通常用来描述人或事物的状态。可以用于形容植物的凋零、草木的干枯,也可以用于形容人的精神萎靡、活力不足,或者形容事物的衰败、没落。
- 例句
- 1. 这片田地经过长时间的干旱,已经变得干苔丛生。2. 这个项目由于管理不善,现在已经变得干苔一片。3. 他最近一直精神不振,整个人都像是干苔一样。
- 基本含义
- 指事物枯萎、干瘪、无生气。
- 基本解释
【植物形态】条浒苔藻体亮绿色或暗绿色,高可达40厘米左右;多细长分枝,一般分枝2~3回,有时分枝毛状或较宽。藻体自基部到顶端细胞排列成纵列。体厚26~70微米。多生于中潮带、内湾泥底,潮间带的洼地水沼中生长更繁盛。分布浙江、福建沿海一带及台湾、广东沿岸。
干苔在民间亦作食用,品种很多,常数种混杂一起。除上述条浒苔外,尚有育枝浒苔(我国沿海各地皆有分布)、扁浒苔(常见于黄海、渤海沿岸,台湾亦产)、肠浒苔(遍布我国南北沿海)等。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干苔相关的成语,如“枯苔”,“枯树生花”等,来扩展你的词汇量和理解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春天来了,校园里的草地上又长满了绿油油的草,不再是干苔一片了。2. 初中生:这个篮球队的状态一直不好,比赛中他们的表现完全是干苔一片。3. 高中生:这个城市的经济一度繁荣,但由于各种原因,现在已经变得干苔丛生。
- 故事起源
- 干苔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诗人杜牧。相传,杜牧在一次游览中看到了一片干瘪的苔藓,他感叹道:“干苔无生气,何人慰枯萎。”这句诗后来被人们引申为成语“干苔”,用来形容事物失去生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干苔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片苔藓在干燥的环境下变得干瘪、失去生机的形象,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干苔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干苔的功效介绍】: 干苔 (《食疗本草》)
【别名】海苔菜(《本草汇言》),苔菜(姚可成《食物本草》)。
【考证】出自《本草纲目》:干苔,海苔也,彼人干之为脯。苏恭以此为水苔者不同,水苔不甚咸。
【来源】为石莼科植物条浒苔的藻体。
【植物形态】条浒苔藻体亮绿色或暗绿色,高可达40厘米左右;多细长分枝,一般分枝2~3回,有时分枝毛状或较宽。藻体自基部到顶端细胞排列成纵列。体厚26~70微米。多生于中潮带、内湾泥底,潮间带的洼地水沼中生长更繁盛。分布浙江、福建沿海一带及台湾、广东沿岸。
干苔在民间亦作食用,品种很多,常数种混杂一起。除上述条浒苔外,尚有育枝浒苔(我国沿海各地皆有分布)、扁浒苔(常见于黄海、渤海沿岸,台湾亦产)、肠浒苔(遍布我国南北沿海)等。
【采集】冬、春间采取。
【性味】咸,寒。
①《嘉祐本草》:咸,寒。
②《本草汇言》:咸,微寒,有小毒。
【功用主治-干苔的功效】软坚,消结,化痰。
治瘿瘤、瘰疬,烦热鼻衄。
①陶弘景:治瘿瘤结气。
②孟诜:治痔,杀虫。
霍乱呕吐不止,煮汁服。
③《本草拾遗》:心腹烦闷者,(干苔)冷水研如泥,饮之。
④《日用本草》:消茶积。
⑤《纲目》:烧末吹鼻止衄血;汤浸捣敷手背肿痛。
⑥《随息居饮食谱》:清胆,消瘰疬、瘿瘤,泄胀,化痰,治水土不服。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
外用:捣敷。
【宜忌】①孟诜:苔脯食多,发疮疥,令人痿黄少血色。
②《日用本草》:有咳嗽人不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