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某种追求或努力到达一定程度后以失败告终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行为或努力在达到目标之前被中断或终止的情况。
- 例句
- 1. 他在工作上攀折了很长时间,最后却因为一点小错误而被解雇了。2. 这个项目本来很有希望,可惜最后因为资金问题攀折了。
- 基本含义
- 攀爬和折断。
- 基本解释
◎ 攀折 pānzhé
[pull down and break off(twigs,etc.)] 拉断,折取
请勿攀折花木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攀折相关的成语,如“攀龙附凤”、“攀高结贵”等,以扩展对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攀折着树枝爬上了树。2. 初中生:他为了考取理想的大学,攀折了很多艰难的学习任务。3. 高中生:她为了追求音乐梦想,攀折了很多困难和挑战。4. 大学生:他攀折了很多困难,最终成功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 故事起源
- 攀折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名叫孟尝君的贵族,他有一个很远的亲戚住在远方的山上。孟尝君决定去拜访他的亲戚,但是山路崎岖险峻,很难通过。孟尝君一路攀爬,不断努力,最终成功到达山顶。然而,当他离亲戚的居住地只有几步之遥时,他的腿却突然折断了,他无法再继续前进。这个故事成为了攀折成语的来源,用来形容努力到达一定程度后以失败告终的情况。
- 英文翻译
1.pull down and break off (twigs, etc.)
- 记忆技巧
- 可以使用“攀山折腿”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自己攀爬山峰,但在快要成功的时候腿却折断了,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攀折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攀折是由两个动词组成的成语,表示先攀爬后折断。
- 详细解释
拉折;折取。 南朝 梁简文帝 《折杨柳》诗:“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曲中无别意,并为久相思。” 唐 孟浩然 《早梅》诗:“少妇争攀折,将归插镜臺。” 明 吴承恩 《贺阎双溪令嗣登科障词》:“寳树摩云,珠袍挹露,早向九霄攀折。” 瞿秋白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玩赏、攀折这花,摘食这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