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中冓 zhōnggòu
[inner room] 内室,指中门以内
中冓之言,不可道也。——《诗·鄘风·墙有茨》
- 详细解释
(1).内室,指闺门以内。《诗·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 毛 传:“中冓,内冓也。” 郑玄 笺:“内冓之言,谓宫中所冓成, 顽 与夫人淫昬之语。”《汉书·梁孝王刘武传》:“是故帝王之意,不窥人闺门之私,听闻中冓之言。”后以“中冓”指闺门秽乱。 宋 苏轼 《渔樵闲话录》卷下:“夫至隐而密者,莫若中冓之事,岂欲人之知耶,然而不能使人不知。”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七》:“又叙 前废帝 纳 文帝 第十女 新蔡公主 於后宫,则其亲姑也,洵可云家法相承,是父是子。 宋 中冓之不可道,一至於此。” 清 沉起凤 《谐铎·节母死时箴》:“百餘来年,闺门清白,从无中冓之事。”
(2).指妻子。 明 沉德符 《敝帚轩剩语·惧内》:“士大夫自中古以后,多惧内者,盖名宦已成,虑中冓有违言,损其誉望也。”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品德高尚,心地纯良,不受外界诱惑和腐蚀。
- 使用场景
- 中冓常用于称赞一个人的品德高尚,心地纯良。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困境中保持正直,不受外界诱惑的行为。适用于各种场景,如教育、工作、生活等。
- 故事起源
- 关于中冓的具体故事起源目前没有确切的记载。根据历史文献和研究,中冓这个成语的起源可能与古代的士人道德修养有关。士人在古代社会中被要求保持高尚的品德和纯良的心地,不受外界的诱惑和腐蚀。因此,中冓成为形容士人的标志性成语。
- 词语结构
- 中冓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 例句
- 1. 他一直保持着中冓的品德,受到了大家的尊敬。2. 在诱惑面前,他能够保持中冓,不受外界的影响。
- 记忆技巧
- 记忆中冓这个成语可以通过联想“中心固守”来帮助记忆。想象一个人在困境中,始终保持着中心固守的正直品德和纯良心地。
-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要更深入了解中冓这个成语,可以研究古代士人的道德修养和品德要求。了解古代士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冓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中冓的好同学,从不欺负别人。2. 初中生:在考试中,他保持着中冓,没有作弊。3. 高中生:面对诱惑,他能够保持中冓,坚守自己的原则。4. 大学生:他一直以中冓的品德为榜样,成为了大家敬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