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策问常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问题或困境时,通过巧妙的方式来询问他人或调查事情的真相。这个成语可用于各种场景,如社交、工作、学习等。
- 例句
- 1. 他用策问的方式调查了公司内部的问题。2. 我们需要用策问的方法来获取更多的信息。
- 基本含义
- 策问是指用巧妙的方法来询问或调查事情的真相。
- 基本解释
◎ 策问 cèwèn
[questions and answers on politics] 古代以对答形式考试的一种文体,内容以经义、政事为主,与今之论文答辩略有类似之处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策问相关的成语,如“巧问”、“明察秋毫”等。此外,也可以学习其他与调查、询问相关的成语,扩大自己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用策问的方式帮助我们解决了难题。2. 初中生:我通过策问的方法找到了答案。3. 高中生:他用策问的方式调查了这个问题的真相。4. 大学生:我们需要用策问的方法来获取更多的信息。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用策问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 故事起源
- 策问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故事讲述了齐国的国君襄公想要调查国内的情况,于是他派遣使者去各地进行询问。然而,使者们回来后都没有提供准确的信息。于是,襄公决定派遣一位智慧过人的宰相子产去策问,最终子产通过巧妙的方式成功调查了事情的真相。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策问”拆分成两个部分,“策”和“问”,分别表示策略和询问。可以通过将这两个词与实际场景联系起来,比如想象在解决问题时需要使用策略,然后再通过巧妙的方式来询问,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策问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策”为动词,表示使用策略、计谋;“问”为动词,表示询问、调查。
- 详细解释
(1).以蓍草占问。 汉 袁康 《越绝书·德序外传记》:“ 范蠡 因心知意,策问其事,卜省其辞。”
(2).以经义或政事等设问要求解答以试士。《后汉书·和帝纪》:“帝乃亲临策问,选补郎吏。”《北齐书·儒林传·马敬德》:“ 敬德 请试方略,乃策问之,所答五条,皆有文理。”
(3).指所设的试题。《明史·选举志二》:“明年会试,取中一百二十名,帝亲製策问,试于 奉天殿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头场才了,二场的经卷又来,二场完了,接着又是三场的策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