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警察、保安、消防员等维护社会治安和安全的人员,也可用于形容关注社会安危、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
- 例句
- 1. 警察是城市的打更,保护市民的安全。2. 这个社区的打更人员非常负责,每天都巡逻到深夜。
- 基本含义
- 指夜间巡逻,守卫城市安宁的人。
- 基本解释
[释义]
(动)旧时巡夜人每到一更便敲锣、打梆子等报时。
[构成]
动宾式:打|更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中国传统社会的巡夜制度和守夜人员的工作内容,以及现代社会各种维护社会安宁的职业。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的爸爸是学校的打更,每天都帮助老师维护学校的秩序。初中生:警察叔叔是城市的打更,他们保护我们的安全。高中生:社会的打更不仅是警察,还有很多志愿者和公益组织。
- 故事起源
- 打更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晋书·卫瓘传》中,说的是卫瓘任职洛阳城的更夫,负责巡逻守夜。后来,打更逐渐成为守护城市安宁的人的代称。
- 英文翻译
1.sound the night watches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打更”联想为夜晚巡逻的人,或者想象一个守夜的人在敲打着警钟,提醒大家保持安全。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打更 dǎgēng
[sound the night watches;patrol the streets at night and announce the watches] 旧时打梆子或敲锣巡夜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旧时夜间每到一更,巡夜的人打梆子或敲锣报时。 宋 杨万里 《不寐》诗:“深山五鼓鷄吹角,落月一窗鹅打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监·内臣罪谴》:“内臣得罪……发 南海子 常川打更,则示意杀之,十无一存者矣。” 张天翼 《新生》:“什么地方在那里打更,一下一下的梆声仿佛敲到了他的心脏上。”
- 近义词
击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