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负羽常用于形容犯错或失职后,主动承担责任并表现出悔过之意的情境。可以用来形容在工作、学习或家庭生活中犯下错误后,主动承担责任并积极改正错误的人。
- 例句
- 1. 他在工作中犯了严重的错误,但他能够勇敢地负羽,向领导坦白并积极改正。2. 面对自己的过错,他没有逃避,而是选择负羽,主动承担责任。
- 基本含义
- 指因犯错或失职而受到责罚或惩罚。
- 基本解释
背负羽箭。谓从军、出征。 汉 扬雄 《羽猎赋》:“ 賁 育 之伦,蒙盾负羽,杖鏌邪而罗者以万计。” 唐 李德裕 《赐彦佐诏意》:“至於负羽先登,搴旗深入,本非将帅之事,当假拳勇之材。” 清 姚鼐 《黄河曲》:“负羽千营臂角端,平明卷幕北风寒。”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负羽相关的成语,如“负荆请罪”、“负重前行”等,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犯了错误,我要负羽,向老师道歉。初中生:考试作弊是不对的,犯错后应该勇敢负羽,向老师坦白。高中生:在工作中犯错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能够负羽、改正错误,就能够不断成长。
- 故事起源
- 负羽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孔融的官员,他在担任官职期间犯下了严重的错误。孔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感到非常懊悔和自责,于是他剪下自己头上的羽毛,负在身上,以示自己的悔过之意。这个故事成为了负羽这个成语的来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负羽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只鸟因为犯下错误而感到悔过,于是剪下自己的羽毛,背在身上,以示悔过之意。
- 词语结构
- 负羽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其中“负”是动词,表示承担、背负,而“羽”是名词,表示鸟的羽毛。
- 详细解释
- 负羽一词源自《庄子·外物》:“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意为鸟儿即将死亡时,其鸣声悲伤凄凉,而人即将死亡时,其言语却变得善良和真诚。由此引申为人在即将遭受惩罚或责罚时,表现出悔过的态度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