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指祭祀时呈献的珍馐美味。因置于俎上,故称。 唐 徐浩 《谒禹庙》诗:“负责故乡近,朅来申俎羞。” 唐 李翱 《祭中天王文代河南郑尹作》:“且荐中素,非陈俎羞,请俟踰月,乃列牲牢。”
- 基本含义
- 指以肉为祭品的盘子上的肉已经被取走,只剩下盘子,比喻事情已经做到一半,却被人打断或中途放弃。
- 详细解释
- 俎羞是由两个成语组成的,"俎"是古代祭祀用的盘子,"羞"指羞耻。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祭祀用的盘子上的肉已经被取走,只剩下盘子,比喻事情已经做到一半,却被人打断或中途放弃。形象地描述了做事不坚持到底的情况。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做事不坚持、半途而废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那些没有毅力和决心完成任务的人。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齐国。当时,齐国有一个官员负责祭祀,他准备好了祭祀用的牲畜,但一直没有进行祭祀。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祭祀,他回答说,他担心牲畜不够肥美,所以一直在等待更好的牲畜。结果,时间一长,牲畜都死了,只剩下祭祀用的盘子。这个故事成为了形容做事不坚持的典故。
- 词语结构
- 主语+动词+宾语
- 例句
- 1. 他开始写小说很有激情,但很快就俎羞了。2. 这个项目已经俎羞了,我们不能再放弃了。3. 不要像那只俎羞的狗一样,做事要有始有终。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的结构和含义进行联想。想象一个餐桌上的盘子,上面原本放满了美味的肉,但是肉已经被取走,只剩下一个空盘子。这个形象可以帮助你记住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半途而废”、“功败垂成”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本来想写完作业的,但是突然有朋友来玩,我就俎羞了。2. 初中生:他开始学习钢琴很有兴趣,但是学了一段时间后就俎羞了,不再练习了。3. 高中生:我原本打算写一本小说,但是写了几章后就俎羞了,放弃了这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