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圣躬 shènggōng
(1) [emperor’s body]∶圣体
圣躬不康
(2) [emperor]∶代指皇帝
不欲屡劳圣躬
- 详细解释
犹圣体。臣下称皇帝的身体。亦代指皇帝。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下》:“恐左右忠孝,不欲屡劳圣躬,以为亲耕可废。”《后汉书·班固传下》:“俯仰乎乾坤,参象乎圣躬。” 李贤 注:“圣躬,谓天子也。”《南史·沉怀文传》:“风雨如此,非圣躬所宜。” 唐 杜甫 《往在》诗:“前春礼郊庙,祀事亲圣躬。”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改岳山名》:“ 唐肃宗 上元 中,圣躬不康。”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载垣端华肃顺各款》:“﹝ 载垣 等﹞当面咆哮,几致惊吓圣躬。” 陈白尘 《大风歌》第六幕:“陛下,不可!保重圣躬要紧!”
- 基本含义
- 指高尚、纯洁的品德和行为。
- 使用场景
- 圣躬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道德修养非常高尚,行为举止端庄,一丝不苟。可以用来称赞一个人的高尚品德和行为,也可以用来自我要求或警示自己要保持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 故事起源
- 圣躬最早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原文是:“圣躬质直,不容私心。”这句话是说一个人的心思纯洁,没有私心,可以被称为圣躬。后来,这个词语逐渐演变成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品德和行为非常高尚,纯洁无私。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例句
- 1. 他一生都秉持着圣躬,举止端庄,言行一致。2. 这位老师以圣躬示范,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圣躬”这个词语与高尚的品德和行为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身上散发着圣洁的光芒,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非常高尚。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品德和行为相关的成语,如“德高望重”、“言行一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学校的圣躬,她总是帮助我们,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圣躬,要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不做不正当的事情。3. 高中生:只有具备圣躬的人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