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纳质的词语解释
纳质的意思
拼音:nà zhì    注音:ㄣㄚˋ ㄓㄧˋ
基本解释

送纳人质。《后汉书·和帝纪》:“﹝ 永元 三年﹞詔曰:‘ 北狄 破灭,名王仍降, 西域 诸国,纳质内附。’” 唐 李翱 《岭南节度使徐公行状》:“大首领 黄氏 帅其属纳质供赋。” 宋 王禹偁 《前普州刺史康公预撰神道碑》:“ 西汉 时 康居 国王纳质於大单于。”《明史·云南土司传三·车里》:“﹝ 永乐 ﹞四年遣子 刀典 入国学,实阴自纳质。”

基本含义
接纳别人的才能或意见,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
详细解释
纳质一词源自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纳百家之言,究天人之际。”意思是接纳百家的言论,探究天人之间的关系。纳质的基本含义是指接纳他人的才能、意见或建议,以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这个成语强调了开放的心态和接纳不同观点的重要性。
使用场景
纳质这个成语常常用于表达一个人愿意接受他人的才能或意见,并通过学习与交流来提高自己。它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的态度和行为。例如,当一个领导在工作中能够虚心听取下属的建议并加以采纳时,可以说他纳质;当一个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虚心向他人请教并接受他们的指导时,也可以说他纳质。
故事起源
纳质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中的一则记载。公元前540年,鲁国的襄公在位时,他非常注重学术和治理。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他采纳了百家之言,即接纳不同学派的意见和建议。这种开明的态度使得他的国家繁荣昌盛,也为后世留下了纳质的美好寓意。
词语结构
纳质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纳”表示接纳,接收,而“质”表示才能,品质。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意思更加丰富的短语。
例句
1. 他总是虚心地纳质于他人,从别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2. 作为一个领导,你应该纳质于下属的建议,以促进团队的发展。3. 她的成功得益于她纳质的态度,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和指导。
记忆技巧
要记住纳质这个成语,可以将“纳”字理解为接纳、接收,而“质”字理解为才能、品质。可以用“纳才”或“接纳才能”的意象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纳质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学术思想和百家争鸣的历史。此外,你还可以学习其他与纳质相关的成语,如“纳谏”、“纳新”等,以丰富你的词汇和语言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鼓励我们要纳质于同学的好作业,互相学习进步。2. 初中生:作为班长,我要纳质于同学们的意见,改进班级的管理方式。3. 高中生:在准备高考的过程中,我会纳质于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经验,提高学习效果。4. 大学生:大学是一个开放的学术环境,我们应该纳质于各个学科的研究成果,拓宽自己的知识面。5. 成年人:在职场上,我们要纳质于同事的经验和意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0)
诗文中出现“纳质”的诗词

铜柱辞

招灵铸柱垂英烈,手执干戈征百越。

诞今铸柱庇黔黎,指画风雷开五溪。

五溪之险不足恃,我旅争登若平地。

五溪之众不足平,我师轻蹑如春冰。

溪人畏威思纳质,弃污归明求立誓。

誓山川兮告鬼神,保子孙兮千万春。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