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否道常用来形容人们违背常理、违背道德的行为。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择手段、不讲道义的人。
- 例句
- 1. 他的行为完全是否道,违背了道德准则。2. 这个政党一直在否道,背离了人民的利益。
- 基本含义
- 否认正道,违背正理。
- 基本解释
壅蔽之道。 宋 司马光 《乞延访群臣上殿札子》:“若人君骄亢以自专,人臣怠慢以自疎,则上下之情不通,而否道成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否道相关的成语,如否极泰来、得道多助等。这些成语都与道路、正义、逆境等概念相关,通过学习它们可以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否道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的行为违背了老师的教导,是否道的。2. 初中生:政府的决策完全是否道的,不顾人民的利益。3. 高中生:他的观点违背了科学常识,是否道的表现。4. 大学生:一些公司为了谋取暴利不择手段,完全是否道的行为。
- 故事起源
- 否道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一文中。据传,当时齐国有个叫齐宣公的君主,他违背了祖宗的遗训,任命了一个不负责任的官员,导致国家陷入了混乱。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违背正道会带来灾难。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否道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正道的路上,而另一个人却走在错误的路上,背离了正道。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否道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否”和“道”。
- 详细解释
- 否道是指违背正道,违背正理的行为或观点。它表示不顾伦理道德,背离正确的道路,走上错误的路途。